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中外贸易

材料一   1765-1833年中英贸易概况表(单位:万两白银)

中国从英国进口额中国向英国出口额
17651769(年均)119219
17951799(年均)537572
18301833(年均)733995

材料二   18401894年中国棉花及棉纺织品进出口状况(单位:万担)

时间棉花产量棉花出口进口外国棉花进口棉纺织品(折合棉花)
18408020505
1894832764218

(1)简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中英贸易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中国进出口贸易会创办于1975年,侧重货物出口贸易,每年在广州举办,从“中国第一展”成长为世界级专业展会,成为全球贸易资源聚合的平台;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12年起在北京举行;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始于2018年,侧重货物进口贸易。2020年,广交会采用云上会展的形式,服贸会则是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后我国首场国家级线下经济贸易盛会。


(2)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三大会展的举办反映出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生的重大变化。
2 .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一   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若事事必拘守成法,恐日即於危弱,而终无以自强。

——《李鸿章全集》第三册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眼中的“奇局”指的是什么?为应对这一“奇局”,他创建了哪些“数千年未有之奇业”?

材料二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
2021-04-07更新 | 20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我国疆域辽阔,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别明显。以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在不同经济区域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正确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称:“关中之地,……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新唐书》记载:“关中号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故常漕东南之粟。”

材料二     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


(1)综合分析材料一、二,能得出什么结论?
(2)综合分析材料二、三,从宋代到明清,中国的粮食生产及输出中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根据相关史实,指出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近代以来,太湖平原和江汉平原沿长江地区较早地出现了“民族工业”。试根据有关史实,以上述两地沿江的某些城市为例,说明两地沿江地区“民族工业”出现较早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2021-01-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当代史家认为,一部中国近代史实质上是一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先后出现过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等几大派别,他们面对不断变革的近代社会,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并努力负诸于社会实践。

材料一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昆,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


请阅读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三派主张有何共同点,又有何差异?
(2)他们是如何把自己的主张付诸于社会实践的?
(3)这三派力量的社会实践结果给后人留下了怎样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2021-01-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在中国,无论是隋唐时期,还是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代表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及至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更是紧紧连在了一起。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唐朝、明朝及洋务运动时期主要手工业、工业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


图3洋务运动时期
(1)在唐朝和明朝时期,除当时的都城外,这些城市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它们的发展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2)明朝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明朝中后期,城市的发展又增加了什么新因素?这些新因素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洋务运动时期,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它在客观上又产生了怎样影响?请你对此进行简要的评价。
2021-01-2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南区)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丝绸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北师大实验中学的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
问题一:中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

秦汉时代,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一片葱茏。凭借地利,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种桑麻。此后,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代的纺织品,以临淄和襄邑(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而且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然而,作为许多时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唐代以后,北方环境发生变化,渭水的流量明显减少,航运也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已经无影无踪了。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也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编自《简明宋史》《中国历史地理谈丛》


(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成因。
问题二:中国近代丝绸企业的兴衰

1873年,陈启沅回国创办机器缫丝厂。几年之后,南海县知县查封该厂,给机器缫丝业定了几条罪状:一是每偈约用女工四百余人,男工一百余人,无论男女混集,易生瓜李之嫌。二是统计江浦一带,共有机器一十一座,应用四千四百余人,以一敌十较之,实夺四万四千余人之生业……自应永远勒停,以安民业。这样,以继昌隆为开端的十家机器缫丝厂惨遭“腰斩”了。             

——摘编自《办理学堂乡情形第二禀》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以下调查报告。
关于继昌隆缫丝厂的调查报告
创建背景
受阻原因

2020-08-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后,各种社会力量为中华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既不能禁洋货之不来,又不能禁华民之不用。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两),又铜、铁、铅、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匠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但使货物精华与彼相埒,彼物来自重洋,势不能与内地自产者比较。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益厘饷也。各省诸山,多产五金及丹砂水银煤之外,中国数千年未尝大开,偶开之又不得其器与法,而常忧国用匮竭。此何异家有宝库封锢不启而坐愁饥寒。⋯⋯窃以为⋯⋯择其利厚者次第开挖。一切仿西法行之。或由官筹借资本,或劝远近富商凑股合立公司,开得若干,酌提一、二分归官⋯⋯榷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1)材料认为这一时期中国应该怎么做,谈谈其历史作用。

中共在抗战中所经历的一切,再清楚不过地印证了外力介入的作用。只不过仅仅有外力的作用还不够,没有当权的国民党始终坚持抵抗,只靠两三万地处穷乡僻壤,缺吃少穿、枪弹奇缺的中共军队,要想在战争期间顺利恢复、发展和准备自己的力量,同样是不可能的。

同样的道理,没有毛泽东这样精明且决断力极强的领导人,共产党也一样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如果按照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多数领导人的意愿,以及共产国际“抗日高于一切”的方针,把中共军队投入到作战中去,而不是按照他坚持的那样,把军队分散到敌后农村中去,最终的结果亦可想而知。

——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


(2)材料中的“外力介入”指的是什么?简要概括抗战中共产党实力大增的原因。
2020-08-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尖子生素质展示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1年,清政府成立总理衙门,办理外交事宜,兼管通商、路矿事务,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总理衙门的部分办事人员称为章京,负责处理总理衙门的日常事务,起草各类文书。章京由内阁、部院推荐,通过考试进行甄选。

总理衙门选拔章京考试旳部分考题(1861-1896年)

序号时间考题
1861 年“言忠信,行笃敬”(注:出自《论语卫灵公》)
1864 年“仲冬大阅论” (注:出自《周礼大司马》,意为各项军旅活动应因时而动)
1872 年“智圆行方论”“学然后知不足论”“政如农功论” (注:论题均来自传统经典,与总理衙门事务无直接关系)
1883 年“铁路议”
1890 年“楙迁有无万国作义论” (注:语出《汉书食货志》,意在测试对中外商务的理解)
1896 年策问:条约、舆地、算法、制造
策问:中、俄、英、法陆路边界设防险要

——摘编自李文杰《晚清总理衙门的章京考试—— 兼论科举制度下外交官的选任》


(1)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指出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指导思想。
(2)相较①②③,④⑤考题折射出洋务运动后期有什么突出变化?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谈谈你对晚清总理衙门选拔章京考试的认识。
2020-08-1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9 . 从不同的视角,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将表格中所列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归类。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洋务运动。
2020-08-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题
10 . 能源工业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水平。作为重工业,近代中国能源工业的发展道路曲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煤已经成为重要的燃料,但清政府多次禁止开采煤矿。19纪中叶,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认识到煤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指出:“今日万事根本,唯在于煤……煤源一断,机器立停,百举俱废”;煤作为“日用必需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榷(征收)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1875牟,清政府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至1911年,民族资本创办了72家资本较大的煤矿。著名的开平煤矿1882年产量为3.6万多吨,1899年增至77.8万多吨,产品畅销天津、上海、福州等地。1890年,中国人开始创办自己的电厂,但直至1911年,全国的电厂数量极少,规模较小,只能供照明用电。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的电力工业仍较落后。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对采煤业的认识。

材料二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图



(2)依据材料一、二,说明晚清民国初年,中国能源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
(3)结合所学,说明新中国成立以后能源工业的新发展。
(4)概要说明我国近代以来能源工业的发展趋势。
2020-08-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