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通商城市的福州及其周边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35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 到20世纪20年代,“栽种马铃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并且获利颇佳”。

材料二   福建沿海平原盛产蔗糖……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该公司以高价采购甘蔗,“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为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给各机场织制,制成的布再由染场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些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


依据材料,解读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的变化。
2020-07-2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示范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上海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它不仅是中国百年工业的缩影,同时也是整部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见证者之一。

1865年,清政府投入54.3万两白银创建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自1867年起每年还拨给30—70万两经费01868年,其船厂成功造出了中国第一艘大型机器兵船“恬吉”号。不过,由于所造轮船质量差、成本高,李鸿章认为“造船不如买船”。从1873到1885年仅造了4条船,后来完全停止了造船业务。

1905年,江南船坞从总局中分离出来,“扫除官场旧习”,仿照商坞的经营方式,承接外来商船的修造业务;对军舰修造,也要按工料收取成本费用。开办当年就把借支的开办费用全部还清,在6年间共造船136艘。

1912年,船坞划归海军部管辖,改称江南造船所,进入了黄金发展岁月020年代初它为美国政府制造了四艘万吨级运输舰,得到了美国运输部的好评。当时的《东方杂志》指出:“从前中国’所需军及商船,多在美。英、日三国订造,今则情形一变,向之需求于人者,今能供人之需求,中国工业史乃开一新纪元。”此时,江南造船所在造船数量、吨位等方面均超过了曾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英商耶松船厂。


(1)以江南造船所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建国后,江南造船厂持续发展。1978年后,在高质量地完成国家专项军工任务的同时,它还成为了中国船舶出口的主力军。它开发的液化气运输船、汽车滚装船、快速集装箱船、跨海火车渡船等一大批高技术船舶,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造船业的标志性产品01996年,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1997年,“江南重工”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2)结合所学,归纳江南造船厂在1978年后快速发展的国内外条件。
2020-07-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船是人类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它促进人类生活的改变,也使得世界各国彼此联系越来越紧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列举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并分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美洲、对西班牙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世界上第一个蒸汽机轮船“克莱蒙特”号,人类水运史揭开新的一页

(2)请指出“克莱蒙特”号蒸汽机船属于第几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9世纪的各大洋是蒸汽机船的天下,依据材料,分析蒸汽机船对欧美工业国的海外扩张具有什么重要作用。



(3)结合所学说明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主要原因。从轮船招商局的设立可以看出洋务运动时期怎样的社会潮流?
2020-07-1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填表题。

材料一   图1和图2反映了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工场的部分面貌。



(2)写出图1和图2分别隶属的中国古代手工业部门。结合所学,指出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在以上行业中的地位。

材料二   



(3)写出图3和图4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概述从材料一至材料二,中国主要行业生产工具和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重大变化。
2020-07-1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物质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打开这两条通道之后,汉唐一千多年间(中国)运往西方的技术和物产包括铸铁、凿井、丝绸和造纸术,以及丝织品、茶叶等物产。西方经此输入中国的物产包括玻璃器皿,以及良马、香料、葡萄等。

——翦伯赞、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对比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中西交流中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020-07-1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二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大半。

——包世臣《安吴四种》


(1)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反映的经济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四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2)依据材料三,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
(3)依据材料四,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
(4)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
2020-07-1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历史与历史解释

材料一   



(1)指出材料一作者从哪些方面关注了对义和团运动的评述,并说明其意图。

材料二   卡尔·波普尔说:“不可能有‘事实如此’这样的历史,只能有历史的各种解释。”托波尔斯基认为历史解释分为:一是“描述性解释”,通过叙述历史事实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二是“发生性解释”,指出给定现象的起源,回答“是怎样发生的”;三是“结构性解释”,说明某一现象在给定结构中的位置,如某一事件的意义和作用;四是“定义性解释”,给现象提供定义,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五是“因果性解释”,说明现象的原因。

——摘自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与记忆》


(2)请从材料二中任意选择一种“历史解释”,解释19世纪40至70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020-06-15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0届高三衔接诊断测试历史试题
8 . 经济发展与时代变迁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基本状况表

类别工矿、纺织铁路运输
数量18个364公里
投资额1545.7万元1250.9万元

(1)结合所学,指出清政府上述活动的目的;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是近代建立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0世纪30年代,“因爱国运动之激昂”,并使用较为廉价的法国、日本毛纱为原料,该厂生产的薄哔叽价格不高,产品销售遍于南北。“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深为满意。具见以国货替代外货,已成全国一致之倾向”。

——据刘光用《企业大王刘鸿生》整理


(2)根据材料,概括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发展的原因。

(3)结合所学,分析在A和B两个年代出现如图所示投资率状况的原因。
2020-05-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
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民族企业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二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历史事件或现象




(2)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经济现象的认识。(要求:将事件或现象的时间、名称、影响填入相应的表格内)
图片名称时间影响
示例:图三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图一
图二
图四
图五

2020-04-2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南区)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某班同学计划布置专题展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请结合所学,帮助他们补充和完善。
(1)展览一:主题
为了让观众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含义,同学们设计了有奖问答:下列四幅图片中,哪一个最符合我们的展览主题?答案应为。

A.明朝中后期施复夫妇经营的工场

B.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C.1865年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

D.1919年商人章瑞庭创办的恒源纱厂

(2)展览二:背景
在布置“兴起背景”部分时,同学选用了以下四幅人物图片。请从中任选2个人物,先判断将其作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背景”是否合理,再结合史实分别说明理由。

(意)哥伦布

(英)瓦特

(美)爱迪生

(中)张之洞

(3)展览三:历程

第1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        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第4段发展较快的国际背景是资本主义世界陷入        ,第8段终止的时间大致是        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结合国内外背景,概述第2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
(4)展览四:结语

材料一   他们的作为体现了近代企业家群体在推动工业化的同时推动城市化和整个国家现代化的用意。卢作孚曾直截了当地提出现代化的目标,荣德生到晚年仍耿耿在念:“中国要富强,非急速变成一个工业化国家不可。”

材料二   在1919年的5月、6月间,如果没有商业团体及工人的支持,“五四运动”仅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已。

材料三 数十年间,商务印书馆(注:近代中国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翻译出版了许多西方文化学术著作,如严复译的《天演论》等;还先后创办了《教育杂志》《少年杂志》等面对不同读者群的杂志。其中创办于1904年的《东方杂志》长期主张立宪,反对专制,曾风行一时。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该展览写一段“结语”,谈谈你对中国民族资本家群体的认识。(不可照抄材料)
2020-04-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北区)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