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削减大半”。洋货畅销导致的直接影响是
A.中国的家庭和城市手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先进中国人提出学习西方的口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地特征
B.农业发展缓慢成为社会问题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D.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到唐朝时,我国茶树栽培已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饮茶之风遍及全国。唐朝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追求。宋朝《东京梦华录》记载,“朱雀门外……东西两教坊(掌宫中教习音乐的官署),余皆居民或茶坊。”16世纪以后,中国茶叶传入欧洲,饮茶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步盛行。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8世纪末,输入欧洲的中国茶,除欧洲本地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万荷盾的茶叶,转手卖出后获利65万荷盾。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

——摘编自张福新《茶文化》

材料二   下面为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情况统计表(单位:万担)。

时间产量内销外销
1832—1837年(平均)260.520060.5
1861年312.5202.5110
1871年409.5202.5207
1886年567.46205362.46

——据陈慈玉《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兴盛的原因,并分析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茶叶交易带来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中国茶叶销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现象,如“川省(四川)购办洋棉纱者,异常踊跃。计由汉(口)镇装轮来宜(昌)者,去岁(1889年)仅6700余担,今岁多至69700余担”。(《光绪十六年宜昌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加大
B.中国内地棉纺织业的衰落
C.四川成为进口棉纱集散地
D.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被破坏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学术研究一致认为,在现代化之前,发达国家都有一个小农经济较快发展的阶段,离农业支撑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但是)……高度强化的政治体制制约了小农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在明清时期更加严重。

材料二 微州是全国现存历史契约文节景多的地区之一,它所存留的契纸中,以国土买卖的契纸最多(这些契纸又以)明清以后的契纸更多。

——周邵泉《试论明代微州州土地买卖的发展趋势》

材料三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事,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南自行转运,网省并无赴事之商,身省亦鲜来网之,且诚夷除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皆在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雍滞不能出口。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明清时期徵州田土买卖的契纸众多说明当时的土地制度是什么样的?他们将大量资金用于购买田地,是基于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中所列举的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现象?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0-10-0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8月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6 . 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中期南方沿海某乡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人),这反映该地
A.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自然经济逐渐趋于解体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并发展D.经济近代化的趋势日益显著
7 . 下表为19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中国和印度红茶在英国市场上的相对地位变化情况表(五年平均)。中印相对地位变化反映出
时间以中印总销量为100
中国红茶印度红茶
1865—186994.06.0
1870—187487.412.6
1875—187980.619.4
1880—188468.032.0

A.世界茶叶贸易的国际竞争加剧B.世界市场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放缓D.中国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8 . 林增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写道:“(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约有1亿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一部分不是来自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来的。”依据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全部来源于国内的剩余资本
B.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C.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
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结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9 . 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自然经济的解体
C.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D.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
10 . 下表为19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中国和印度红茶在英国市场上的相对地位变化情况表(五年平均)。中印相对地位变化反映出
A.世界茶叶贸易的国际竞争加剧B.世界市场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放缓D.中国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