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城市基本上同帝国行政体系中的各个环节一样,由中央政府通过各级行政官僚紧密控制,是一种城墙都市,是统治权威的象征。传统城市统治着广大的农村地区,两者存在着城—乡共同体、连续体的关系。而在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在中国的沿海沿江地区逐渐建立起来,它们多因商而兴(如:广州是中国传统的对外贸易口岸),同时,它们也是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主要据点,德人在青岛,英人在香港,上海的都市设计都遵循着西方模式。此外,这些城市虽然失去了原有的城墙,但租界里的新马路与新市区形成“十里洋场”,逐渐与广大的内陆乡村隔绝,造成近代“都市中国”与“乡村中国”的明显区别。

——摘编自刘石吉《传统城市与通商口岸:特征、转型及比较》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通过各种方式在中国先后开辟了70多个通商口岸,通商口岸“一身二任”的特点,又决定了它既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掠夺中国的基地和桥头堡,又是输入近代文明的主要阵地和前哨。开埠以后,随着通商口岸近代文明的舶来和建立,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结构等方面也发生了众多的变化。

——摘编自陈朝辉《从通商口岸近代文明的传播看中国城市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通商口岸与中国传统城市的不同。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通商口岸发展的认识。
2023-03-0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9.17世纪,英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还比较有限。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规模的扩大,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民进城流浪的问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1572年法令规定:对贫民要进行救济,要求治安法官给每个教区的贫民登记造册,将他们遣返回乡,由当地安置。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失业问题成为比流民更为严重的问题。1629年诰令明确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为贫民提供资金和原材料,安排他们就业”。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工业化地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参加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能靠劳动谋生。

——摘编自刘书增《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

材料二   尽管苏南地区近代工商业有长足的发展,而且也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其本身发展并不充分,容量也有限。据1933年的调查,苏南地区工厂工人为337222人,这其中苏南籍的农民工人约占60%,总数仅在20万人左右。伴随近代化的步伐,一些近代城市相继兴盛起来,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刺激了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因而,在这些城市近郊逐渐兴起了一批以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以及养殖奶牛、蜜蜂为业的农户或畜牧树艺等新式农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植棉业、蚕桑业、园艺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内部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达70%。

——摘编自周中建《近代苏南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我国苏南地区和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苏南地区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
2020-10-25更新 | 914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林业管理局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织企业。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增加。政府在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4年颁布“公司法”,各省商绅反帝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一个原因。这些企业均有官方资助和支持(如采取部分免税或垄断某些市场等形式)。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冶萍公司就作为官督商办企业由盛宣怀管理,并依靠李鸿章和张之洞支持。即使象张謇的大生纱厂(1899年)和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1907年)等商办企业,也要归功于官方的关系,大生得到张之洞和刘坤一的支持,启新得到袁世凯的支持。

材料二   晚清时期,工业各种组织特别是近代银行制度并不存在,政府不能建立和保证一个有法律、商业和教育等制度的体制。由于没有关税自主权和外国人已索取的特权,华资企业无法与进口货和外资企业竞争。十九世纪后期的中国经济是贫困的:农村人口在人地比例日趋不利的情况下生活,农业技术发展潜力消耗殆尽。但阻碍中国早期工业发展的因素并不是资本的绝对短缺,问题在于本来有限的经济资源,在只有根本的政治变革才能打破的传统束缚中一直没有发挥作用。经济成就和政治权力的结合是当初公行等垄断事业的特征,在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这种结合也没有分裂过。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美)费正清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早期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指出其起步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制造业发展的促进因素和制约因素?
4 . (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形成了基于内向型基础上的自然经济发展模式。“鸦片战争”后,工商业的发展必然与资本主义萌芽联系在一起。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机器作业逐渐代替了人工劳动和手工工具,外国商品与以耕织为特征的中国自然经济的纺织品相比,在价格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其对中国倾销的速度快速提升。外资廉价工业品倾销中国市场,破坏中国原有的完整的手工纺织程序。

——摘编自江怡李哲《中国工商制度体制与经济结构的近代转型》

材料二   1912年后,荣氏兄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中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经20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荣氏企业的性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中出现的现象,并分析此现象出现的时代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00~1900年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
欧洲28.1%34.2%53.2%61.3%62.0%
中国33.3%29.8%19.7%12.5%6.2%

材料二   当时清政府财政因巨大的赔款陷入严重的困境,兼以官办工业毫无成效,无一不是亏蚀累累。它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抚对所办局厂“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借以缓和国内阶级斗争。不久,它又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

材料三   怎样搞工业化是民国南京政府主要思考的问题,工业化的重点一开始就被确定在重工业上。……至于具体操作,最突出的是政府于30年代新组建了资源委员会,从资源委员会1936年和1937年的实际建设活动来看,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钢铁、冶金、燃料、电力、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其活动地区是以江西、湖南、湖北为中心并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各自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对官办和民营工业分别制定了怎样的政策?
(3)根据材料三,概括国民政府的工业化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19-07-1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中国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学工商”。


(1)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甲午中日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材料二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2)1912年后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企业,受惠于当时哪些有利的客观条件?

材料三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3)材料三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2019-06-1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校本部作答】

材料一   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简表

                发现新大陆,世界联成一体世界市场                
殖民扩张殖民争霸战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
工业革命人类进入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世界市场                

材料二   机器创造出的工业文明挟列强坚船利炮向世界各地扩张。固守古老文明的中国在列强军事打击、商品倾销的巨大冲击下,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衰败、解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同时,中国的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开展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军用和民用企业,这场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在洋务运动的直接刺激和诱导下,中国的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必修二教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相关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8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包括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牛庄(营口)登州、烟台、台南、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天津、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   中国资本主义私营现代企业的产生前提,是由西方列强的冲击造就的。列强入侵冲击造就的以通商口岸为中心的、摆脱了传统中国城市模式的新兴城市,又为其产生提供了土壤与舞台。中国最早的民营现代产业就是从外资那里获得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同时又托庇于“租界”这种特殊的场所而得以免除滥用职权、腐败无能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勒索与损害,才艰难地产生和发展起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分析“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2)通商口岸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使中国日益殖民地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现代企业”出现在通商口岸的原因
2019-05-1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一中、阿城二中、宾县三中、尚志五中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发昌机器厂原是方举赞、孙英德于1866年合伙成立的一个为外商船厂打制、修配船用零件的手工业锻造作坊,制造资本为200元。1869年已经使用车床,这是它从手工作坊转化为近代工业的重要标志。19世纪70年代后,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不久又生产车床、汽锤等,但其制造小火轮船的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魏永理《中国近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   张謇通过金融融资的方法向社会招股集资,解决资本问题……张謇高度重视企业内部的立章定规。他亲自拟定的《厂约》,被章开沅教授称为中国早期民族近代企业留下的一篇重要文献……“父教育、母实业”,实业、教育是张謇提倡救国立国一个整体的两个车轮,相依相承,共同发展……1900至1921年间,大生资本增长六倍。以此为基础,张謇发起创办了20多个股份制企业,涉及工业、农业、盐垦、冶金、面粉、造纸、交通运输、金融银行等行业,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集团公司,控制资金达2240万两……1922年,中国经济形势突变。一战结束后日本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天灾人祸、水灾不断导致棉花连年失收;东北市场出现严重萎缩;大生公司战线过长、管理落后等多种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大生资本集团陷入困境。

——张绪武《大生纱厂见证封建制度的没落和现代社会的到来》


(1)据材料一,概括上海发昌机器厂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张謇企业制度创新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1900至1921年间推动大生资本集团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分析影响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条件。

10 . 近代以来,生产力进步,东西经贸交流频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材料三: 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采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不同时期欧洲在东西贸易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的原因。
(3)根据材料概括此家丝厂初期经营困难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后期经营改善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