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1894年间中国民族企业分布情况(部分)

(单位:家)

地区/产业上海广东湖北四川山东其他地区合计
矿业————3——2813
纺织14883——13109
火柴13——————711

——整理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中国的工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有了明显改变,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初步建立。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九世纪中后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并简要说明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成就。
2022-01-08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22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张东刚《政府消费支出变动与近代中国经济的增长》

材料二   1800年前,世界经济是多中心的,中国是中心之一。在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欧美国家是中心区,中国由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之一逐渐边缘化,成为欧美国家制成品的销售地和原料产地;由于缺少先进的交通工具、运输费用昂贵、“厘金”制度阻碍、西部产品质量不佳等原因,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大,西部内陆成为东部沿海制成品的销售地和原料来源地。这样,在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之间也形成了中心-边缘关系。

——摘自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消费的变动趋势及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经济格局从中心走向边缘的原因。
2021-12-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红色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南洋归侨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建继昌隆缫丝厂·下图是该厂蒸汽锅炉和缫丝机的图纸。


——引自王静芳《华人世界》

材料三   “民国”取代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1840年以来,坚船利炮、声光化电、西艺西政曾依次成为中国人概括外来之物的用语。这个次序反映了认识的逐层深化。……在一片风雨之势中,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依据材料一,说明这二制度的确立对英国有何重大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导致了材料三中的“变化”?并说明“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后历经了哪几个阶段?请你谈谈对西方“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总体认识。
2021-08-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18641894年中外贸易统计(单位:千海关两)

栏目
年份
净进口值(A)净出口值(B)净进出口总值出入超(B·A)
原统计值修正值原统计值修正值原统计值修正值原统计值修正值
18641869年平均63148671285576462084119012129211-7384-5044
18701874年平均66422708456672074762133142145607+298+3917
18751879年平均72868747537133279961144200154715-1536+5208
18801884年平均79050797847080480156149854159941-8246+372
18851889年平均102722942038348493397186206187600-19238-806
18901894年平均141932125399107083117687249015243087-34849-7712

——以上均摘编自虞和平《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通商口岸和外贸态势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2年英、美、德、法四国在华洋行状况并说明出现此种状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64-1894年中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为了自强,对西方技术开始系统引进,随后,采矿、冶金、交通、纺织、通讯等方面的企业陆续开办。1863年,容闳赴美采购机器,所购百余种机器成为江南制造总局的主要设备,雇洋匠制造舰船,又用这些工作母机生产出枪炮、机车、农机等;1872年,侨商陈启源回国,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台湾基隆煤矿,1876年由官府正式办矿,用机器开采并聘请英国矿师翟萨指导勘探;1882年,英国商人开办的“上海电光公司”开始发电,随后,上海租界工商局以6.61万两白银买进了新申电气公司的全套设备,兴建了裴伦路发电厂;1892年,著名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创办的“张裕酿酒公司”,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青岛四方车辆厂由德国人创办于1900年,是与胶济铁路同步建造的一个工厂,是青岛市历史最悠久的工厂,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半个世纪里,工厂主要从事铁路机车、客车以及货车的修理和组装。

——据姜探寰、韩学勤:《中、日、俄近代技术引进的比较研究》等

1950年至1959年间,中国合计进口415项成套设备,其中304项来自苏联,另外108项来自东欧国家。在1953年中苏两国签订的协定中就明确规定,对于由苏联援建的企业,苏联供应的设备约为各技术设计中所规定的设备之价值的50%到70%,其余的设备则由中国工业自己制造,到1957年机械设备的自给率已达到60%以上。作为苏联援建项目之一的北京电子管厂在即将投产时,由于苏联不能如约供货和西方对重要物资的封锁甚至面临着因缺乏核心原材料(镍材)而根本不能开工的困境,以镀镍铁等材料进行替代的“国产化”办法确保了电子管厂的如期投产。

——据王丹莉:《新中国技术引进的历史检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技术引进的方式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晚清相比20世纪50年代技术引进的特征并加以评价。
2021-05-02更新 | 202次组卷 | 4卷引用: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理解近现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材料一   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延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1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满后、求富强“殊有关系”。1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1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

企业名称开办年份停办年份及原因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18751883退股李鸿章
湖北兴国煤矿18751879经费无着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18761892亏损沈葆桢
直隶开平煤矿1878李鸿章
徐州利国驿煤18«91886亏损胡恩燮
铁矿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年份
192119293.01.74.39.47.1
193019379.92.70.73.90.3

——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发展对近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2020-12-30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中国大约有216个机器厂矿和小火轮公司。其中洋务派军事企业19个,经费约5000万余两,雇用工人1万余;洋务派民用企业共约27个,经费2964万元,工人25500-29500人;私人资本企业170个,投资额879万两,工人6万多。这一时期以民族工业兴起为重要表现的经济结构转换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经济结构中,新因素虽微乎其微,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

-摘编自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二   “通州之设纱厂,为张謇投身实业之始。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中日事定,前部督张属苏、镇、通绅士,招商集股,设机厂,造土货,謇亦承之。”“状元办厂”是令人惊异的,但却决不是偶然的,它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1899年,该新型纱厂的诞生,也标志着张謇开始从传统的士人群体转向一个中国前所未有的新的社会群体-资产阶级。

---摘引自杨立强《张謇存稿》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经济结构中出现的“新因素”,概述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新型纱厂”的名称,概括促成“状元办厂”的历史动因。
2021-01-09更新 | 3544次组卷 | 28卷引用:浙江省2021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汉初尊崇黄老思想,实行无为而治,历经七十余年,给汉武帝留下不少遗产。一方面,“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廩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另一方面,“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滥,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奴绝和亲,侵抚北边,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日滋。”

——据司马迁《史记》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无为而治”给汉武帝留下了哪些历史遗产。

材料二 两宋时,国家建立了渐趋完善的商税制度,从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民营商业的存在及其合法性,而商税也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国家维持魔大的官僚机构正常运行和两宋王朝赡军养兵的巨额费用。“以朝廷雄富,统言采山教海,一年商利不入,则成湖均需”。“州那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唐宋以来,商业镇市的崛起和繁荣所带来的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宋代设镇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官府积极促进镇市的设置。“州县官凡有所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捕编自冯芸、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调整商业政策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清朝的田赋和商税统计(1776年一1911年)


阶段 时间 田赋 工商税总额 对赋税结构的解读
数额(单位:元)%数额(单位:元)%
第一阶段 1776年42,771,3007315,930,20027
1842年42,293,2827613,030,58924
第二阶段 188549,829,4234853,405,20152
189051,999,6754466,323,10056
第三阶段 190357,269,1943892,143,42262西方国家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清末推行
新政,近代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工商
税成为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
191174,076,07327202,723,65873

——摘编白林满红《银钱: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仿照第三阶段对前两个阶段的赋税结构进行解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9.17世纪,英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还比较有限。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规模的扩大,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民进城流浪的问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1572年法令规定:对贫民要进行救济,要求治安法官给每个教区的贫民登记造册,将他们遣返回乡,由当地安置。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失业问题成为比流民更为严重的问题。1629年诰令明确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为贫民提供资金和原材料,安排他们就业”。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工业化地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参加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能靠劳动谋生。

——摘编自刘书增《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

材料二   尽管苏南地区近代工商业有长足的发展,而且也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其本身发展并不充分,容量也有限。据1933年的调查,苏南地区工厂工人为337222人,这其中苏南籍的农民工人约占60%,总数仅在20万人左右。伴随近代化的步伐,一些近代城市相继兴盛起来,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刺激了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因而,在这些城市近郊逐渐兴起了一批以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以及养殖奶牛、蜜蜂为业的农户或畜牧树艺等新式农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植棉业、蚕桑业、园艺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内部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达70%。

——摘编自周中建《近代苏南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我国苏南地区和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苏南地区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
2020-10-25更新 | 922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2021届高三适应性测试(一)历史试题(新高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资本家组织了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日本大阪造的机器,包括蒸汽机和锅炉……已于1887年运到宁波。……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以及日本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

材料三 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以及日本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

——摘编自《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大城市的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 材料二中的“公司”使用的设备和机器都是外国制造,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公司濒于停业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2020-10-28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