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商业、商人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浙江龙游(县名)商帮发轫于南宋,活跃于明中叶,鼎盛于乾隆年间,清末趋于没落。南宋以来儒学贴近实际,浙东学派讲求事功,经世致用。龙游商帮在儒学滋润下,崇仁重义,义利并举,亦贾亦儒。龙游商人走南闯北,借助四省通衢的交通优势,以及竹、木、茶、油等产业优势,积累了不少资本。他们将钱投入工矿企业、造纸业、印刷业等,采用企业式的投资经营,用雇佣劳动关系代替单一的家庭生产方式。龙游商人还不排斥外地商帮对本乡的渗透,相处友善,吸收外地商人于已帮,推进了龙游商帮的发展。

——摘编自陈学文《龙游商帮研究》

材料二   1901年,清政府商务大臣盛宣怀指出:“华商虽有各商帮组织,但互分畛域,各行其是,每当与洋商交易往来,总不能相敌。”1904年,上海、天津等通商大埠率先成立商会,并制定了《商会简明章程》。1912年全国性商会组织成立。商会是所在地区的不同籍贯、不同行业的商人组成的新式商办团体。20世纪初,上海商务总会倡导大规模抵制洋货运动,多地商会参与了收回利权运动。商会还积极参加了清末的国会请愿运动以“尽立宪国民之义务”,部分商界的有识之士从支持立宪转向支持革命。五四运动期间,一些地区的商会领导商人罢市,抗议政府逮捕爱国学生,要求维护国家主权。总之,近代商会“登高一呼,众商皆应”,其影响力突破了经济领域而变得更加广泛和深远。

——摘编自伍继延《从“商帮”到“商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浙江龙游商帮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商会与传统商帮相比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商会所作的救国努力。
2022-11-05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天津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8年,江宁公园办事处主事道员陈琪向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提出了创办博览会的设想。陈烘上奏的呈文中提出:“尝考欧美各国农工商务繁盛之原因,无不由赛会而起……若英、德、奥、法、比、意连年开博览大会,而富强之规甲于寰宇,此其明证也。”1909年,端方与江苏巡抚陈启泰联名向朝廷上奏折,请先创设南洋第一次劝业会。专以振兴实业、开通民智为宗旨。著名实业领袖张誉、虞洽卿等人都为劝业会积极奔走游说。新加坡华商总会为预备陈列品,呼吁爱国侨民“踊跃贤成”。191065日。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正式开幕,各界代表五千多人参加了开幕典礼。

——摘编自乔兆红《开一时之风气,策异日之富强——论1910年南洋劝业会》

材料二   南洋劝业会举办19年之后由浙江省主办的西湖博览会,是中国首个以“博见会”之名举办的全国性博览会。是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南洋劝业会,但无论就展品数量还是观众人数而言,都超过了南洋劝业会。西湖博览会明确规定,所征集的展品,除外国参考馆外,必须一律是“国货”。《征集出品细则》明确规定,“出品以国货为限,出品人以有中华民国国籍者为限”,突出了国货的关键在于“国人经营”,即经营主权在我。博览会召开期间,建造了西湖博览会纪念塔、西湖博览会桥、大礼堂等标志性建筑,成为民国时期杭州滨湖一带颇具特色的新景观,使“西湖面目,焕然一新”。会后利用西湖博览会留下的建筑和展品所建立的西湖博物馆、浙江经济围书馆、杭州电厂用户娱乐电影院等,则成为新的文化和娱乐设施,长期留存。

——摘编自马敏《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物质文化变迁——以南洋劝业会、西湖博览会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洋劝业会举办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民国初年的西湖博览会。
3 .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朱其昂,字云甫,江苏宝山人)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日“贻来牟机器磨坊”。事系创举,尚未通行。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闻将续造二座,设肆于天津孔道云。

——18781214日《申报》

材料二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材料三   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侵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国内战祸不已,利率加重,铁路推广无期,运费增高。凡此数者,有一足制粉业之发展,今兼而有之,其何能淑!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

——《荣家企业史料》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始来牟机器磨坊在创办和经营上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和内容。
(3)根据材料三,说明民族工业由盛而衰的因素。民族工业的兴衰反映了什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洛阳南市)东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其内一百二十行,千余肆”,后历经两宋明清的发展,古代商业行会达到了顶峰。古代行会规定,加入行会后在原料采购、商品销售、运输用人等方面,均可优于其他从业者,商业行会在行业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古代行会的发展离不开强力机构的支持。传统中国,外出经商者常常按地域籍贯形成商帮,遇事即互帮互助,商会作为工商业者的组织便承担起了这方面的职责,在社会保障和慈善公益方面也发挥了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古代商业行会推出禁止帮工成立自己的“行”“帮”等组织的习惯法,在司法上享有部分的自决权,有很多习惯法就是行会组织通过与地方政权的密切配合而议订的,不少还由官府出面发布,由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

——摘编自张宇丞《古代商业行会的现代借鉴意义》

材料二 商业组织的革新是城市近代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商会是在清末出现的最为普及的新式商人组织。1896 年,张謇议设的商会是包括各行各业的综合机构,也是介于官商之间的桥梁机构,至1912年,全国商会达998所。1930 年年初,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商会法》和《同业公会法》,仅徐州就陆续改组或新成立同业公会36个,1930年冬,县商会改组,选出15人为执行委员,组成委员会,另选5人为监察委员,组成监委会。1932 年,县商会设立了小额贷款处,向大商户筹集的贷款基金约1000元,无息借用,发放无息贷款的对象是小摊贩。1949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组织工商业联合会的指示》,要求在“一些大中城市改组、改造旧商会,旧工业会、旧同业公会,先后成立工商联的地方组织以便教育和团结私人工商业家”。

——摘编自赵良字《还代商业组织的嬗变与城市社会变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商业行会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商会组织的主要功能。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商业组织与商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2-04-20更新 | 56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汇编—专题07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朝乾隆三十一年与光绪二十九年财政收入比较表(单位:万两)

时间(年)

田赋

关税

厘金

盐税及杂税项收入

总计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766

2991

70.3

540

12.7

0

0

723

17.0

4254

100

1903

3546

33.8

3072

28.99

2298

21.9

1606

15.31

10492

100

注:田赋指征收土地税:关税指对进出口商品贸易征税:厘金指1853年始征的商业税。

——摘编自《清代财政收入结构、政策的变动》


(1)依据材料,提取清朝财政收入变化的信息,并根据所学,说明变化的原因。
(2)财政收入是一个时代经济形势发展的晴雨表。依据材料,谈谈你对清朝财政收入变化的看法。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几年的时间里,列强先后获得了在十余省投资开采矿山的特权。在中国的新式工矿业中,外资占有了绝对的垄断地位。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895一1898 年),新设立了62家商办企业,资本总额达1 240多万元,这远远超过了甲午中日战争前20多年民族资本的总和。在当时民族工业的各个部门中,棉纺织业的发展尤为突出。缫丝工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成为民族工业资本最多的一个部门。轮船运输业的发展也颇为迅速,此外,诸如面粉、酿酒、造纸、印刷、火柴肥皂、碾米、制革、织麻采矿业,也都有一定的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19世纪中期相比,甲午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3)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成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历九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后颁布“一条鞭法”。具体政策是把原来按照户、丁派役的办法改为按照丁粮派役,然后把夏秋两税和杂税也合编为一条,无论粮税、差役一律改为征银,差役由官府雇人充当,从此劳役从赋税领域消失。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因此叫“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的名目和征收手续,同时又扩大了赋税负担面……从此,历代平行征收的赋役,趋于合一。……“一条鞭法”上承“两税法”,下启清代“地丁合一”制,开启了租税制和货币征收制的赋税时代。

——摘编自蔡昌《元明清时期赋税》

材料二   咸丰以前,清政府税收来源主要是田赋、盐课、关税三项。其中来自农业的田赋收入所占比重为70%~80%,而来自工商的盐、关两税仅占20%~30%。咸丰以后,特别到了光绪年间,田赋收入比重大为下降,由1849年的77%逐渐下降到1911年的27%,而其他三项收入,即盐课、关税、厘金,因都来源于工商领域可合并计算,由1849年的23%逐渐上升到1911年的73%。

——摘编自邓绍辉《晚清赋税结构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在赋税制度演变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赋税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大革命以前,法国就已经从英国进口了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大革命爆发以来,法国政局长期动荡,工业革命进展有限。1830年七月革命后,工业革命的环境有所改善,但整体来看,法国经济中仍然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机器为大工业的贡献除了军工以外并不很多。资产阶级大多将资金投入到信贷业务上,甚至贷出国外,坐食利息。第二帝国时期,拿破仑三世鼓励建立大公司,降低工业税,疏通运河,大力兴建铁路,兴修水利。以至于在其统治的20年时间里,煤产量增长2倍,生铁近2倍,钢近3倍,钢轨近5倍。在农业上,化肥,脱粒机,收割机的使用也普遍起来,农业人口开始低于域市人口。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发展起来。

——摘编自蔡文林《近代法国近代化新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洋务运动。比之于西欧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进行的产业革命,中国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引进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也创置了一些有益于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设施,但因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宗旨,不论是官府出资兴办的军事工业还是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都难以挣脱君主专制传统的羁绊。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末法国工业的发展态势,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021-06-11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天津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卷入对外战争,整个财政几乎瘫痪。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批伦敦金融家与政府达成协议,根据协议,英格兰银行于1694年宣告成立。从成立起,英格兰银行首先是政府的银行,国王威廉和玛丽带头认股,成为最早一批股东。除了经营国债的财政功能外,英格兰银行还被政府授予发行银行券等特许权。早在18世纪,英格兰银行就发展票据贴现业务,并且以透支形式给伦敦商人、制造商和店主等提供短期贷款,满足了他们对货币的需要。18世纪中叶,英格兰银行凭借其资源优势与政府的特殊关系,开始取得中央银行地位。这个地位直到19世纪初仍未受到挑战,以英格兰银行为核心的英国银行体系成为支持工业大厦的支柱。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1897527日,洋务官员盛宣怀奉旨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正式挂牌成立。在银行开办的头四年里,通商银行贷款最多的是汉阳铁厂、大冶铁矿等工矿企业,对上海、江苏地区中小工商业的借货几乎占四年放款总额的四分之一,活跃了商品经济,在市场上起了一定的调剂作用。1898年首次发行钞票,银行业务有了一定的扩展,盈利不少。然而好景不长,各地分行的问题迭出。1900年,北京分行在战争期间遭抢被毁,与此同时,天津分行和镇江分行各发生大班亏挪行款30多万两的严重事件,其他分行大多营业不振。各国阻挠中国自办银行不成后,外资银行拒收通商银行钞票,殖民侵略分子甚至制造假钞,通商银行遭人挤兑,损失惨重。签于银行摊子铺得过大,盈利不多,中国通商银行不断裁撤分行,直到1914年才弥清全部亏空。

——摘编自谢俊美《东亚世界与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格兰银行创建及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时期中国通商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根据材料,简析中、英银行的创办在两国经济转型中的共同作用。
2021-02-25更新 | 219次组卷 | 5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一轮巩固卷2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中国大约有216个机器厂矿和小火轮公司。其中洋务派军事企业19个,经费约5000万余两,雇用工人1万余;洋务派民用企业共约27个,经费2964万元,工人25500-29500人;私人资本企业170个,投资额879万两,工人6万多。这一时期以民族工业兴起为重要表现的经济结构转换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经济结构中,新因素虽微乎其微,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动力。

-摘编自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二   “通州之设纱厂,为张謇投身实业之始。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中日事定,前部督张属苏、镇、通绅士,招商集股,设机厂,造土货,謇亦承之。”“状元办厂”是令人惊异的,但却决不是偶然的,它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1899年,该新型纱厂的诞生,也标志着张謇开始从传统的士人群体转向一个中国前所未有的新的社会群体-资产阶级。

---摘引自杨立强《张謇存稿》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经济结构中出现的“新因素”,概述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新型纱厂”的名称,概括促成“状元办厂”的历史动因。
2021-01-09更新 | 3546次组卷 | 28卷引用:回归教材重难点05 近代中国的壇变和民主革命的新方向——甲午中日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