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部分民族工业简表

时间地点创办者企业名称
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
1872年广东

材料二   民国初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1)将材料一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2)材料二中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经营状况如何?这一时期该公司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在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2020-04-1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概况

机构       
商部清承明制,六部的户部、工部主管财经。1903年,清仿西政改制,增设商部,制商法,鼓励实业。
农工商部1906年,工部并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颁布了一批章程。另设邮传部,主管交通,户部改为度支部,仍管财政。
实业部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设财政、实业、交通三部。由于存在时间短,除颁布一些政策法令外,具体业务还未开展。
农商部1912年3月,北京政府将实业部细分为农林、工商两部。1912年12月,又合并为农商部。期间广采西法,初步形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法规体系。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反映出的社会经济特点,并分析上述变革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影响。

材料二   1982年开始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的组成部分。经过改革,国务院工作部门由100个精简到61个, 人员编制从5.1万人减为3万人,各部委组成人员平均年龄由64岁降到60岁。这次改革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但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2003年开始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以调整机构设置、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要任务。例如: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其任务是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新设立的“国资委”负责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新组建的商务部负责推进流通体制改革。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982年和2003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中心内容的不同,并分别说明两次改革的作用。
2020-03-0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荣氏企业是中国最具有典型性的民族资本企业,主要经营面粉和棉纱, 1902年荣氏兄弟开设了保兴面粉厂。1905年5月,上海掀起抵制美货运动,又促使荣氏兄弟筹设纱厂,成立振华纺织有限公司,1910年荣氏企业从美国进口18部精良的面粉机,年生产能力达到89万袋,1911年辛亥革命后,又在上海创设福新面粉厂,1915年创建申新纱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粉、纱两业空前兴旺,其面粉企业生产能力占全国粉厂的23%,荣家企业纱锭占全国棉纱厂的11%,荣氏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摘编自李占才、张凝《著名实业家荣氏兄弟》

材料二1931年以后的10多年,由于日军疯狂侵华,荣氏企业遭到重创,国难当头,荣氏家族成立了“抗敌后援会”,发起募捐,并将申新五厂用作国民党部队的驻扎地,抵御日军的侵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荣毅仁遵循父命,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生产,为恢复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荣毅仁表率性地将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成为工商界的一面旗帜。1979年2月,荣毅仁向中央提出了“从国外吸收资全,引进先进技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1979年10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荣毅仁任董事长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摘编自袁正、夏波《荣氏兄弟的救国路、公益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荣氏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荣氏家族在抗战期间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贡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制盐是一种力役,灶户必须生产食盐,而非灶户人群不得制盐。因此,泉州盐场地区以制盐为主,农业次之,商业行为尚少。明中后期,随着盐课折米、折银,泉州盐课与食盐脱离关系,福建运司系统减弱对灶户的人身控制,制盐从力役演变成较为纯粹的经济行为。盐场地方人户可较为自由地选择谋生方式、致富手段,他们利用泉州濒海滩涂、优良港湾、近海航道等各种优势资源发展经济,促进盐场地区盐业、商业、农业、手工业及近海养殖业齐头并进。

——摘编自叶锦花《明代灶户制度变革与区域经济变迁——以福建泉州盐场地区为例》

材料二  清末民初,淮南煎盐的成本要高于晒盐14-16倍之多,每副盐灶须配置十亩甚至数百亩草地,广大盐民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产形式谋求生存,盐商也伺机寻求更高利润的生财之道。1914年张謇出任农林工商总长,一年之内颁布了4部条例,鼓励废灶兴垦。他利用个人声誉领衔成立“农垦银行团”,组织几十家股东成立了大丰盐垦股份公司。巨大的原棉需求导致1915年“废灶兴垦”的热潮在淮南盐区全面铺开。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到1937年,淮南垦区有集镇25个,轧花厂6个,纺织厂2个,榨油厂5个,诊所10个,合作社10个,小学54所,中学2所,雨量测候所10个。

——据林刚《张謇与中国特色的早期现代化道路——对淮南盐垦事业的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泉州和淮南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似变化,分别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泉州和淮南地区经济转型在性质上的不同.
(3)并分别评析政府在转型中所起的作用。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瓷器是古代中国主要的外销商品之一。16世纪早期以前,中国瓷器主要由官方出口到中东和东南亚地区,欧洲人只能从土耳其、伊朗等地将中式瓷器带回本国。16世纪初期,西方国家对瓷器的需求刺激了中国民间商贸的发展。16世纪~17世纪早期的瓷器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中式图案和装饰习惯。18世纪晚期,欧洲订单对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和船舶停靠时间的限制等因素,促进了广州瓷器加工行业不断的标准化和快捷化,由此出现一种绘制着各种现成装饰图案的模本瓷器,方便客户挑选。中国瓷器的输出,引发了欧洲和中东地区的仿制风潮,提高了这些地区的制陶业水平。葡萄牙里斯本桑托斯王宫的棱锥形天花板就是根据一件万历年间的瓷盘纹样来装饰的。19世纪下半叶,欧洲在发展和保护本土瓷器生产的背景下,极大地削减从中国的瓷器进口,大量陶瓷工厂建立,大型国际博览会推动了瓷器信息技术交流。由此导致欧洲制瓷工艺逐步超过中国瓷器。

——马敏《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由“瓷之韵瓷器精品展”看中西技术和文化交流》

材料二 从清朝末年开始,中国瓷器手工业的生产制度开始出现转型。随着机器在瓷器生产中的应用,光绪末年,福建宝华制瓷作坊改名为福建宝华制瓷公司,这是中国最早的瓷业公司。随后一年间,又成立了江西萍乡瓷业公司、湖南瓷业公司;辛亥革命前夜的宣统二年(1910年),江西瓷业公司宣告成立;此外,重庆、成都等地也创办了瓷业公司;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瓷业公司更是多达100多家。……从清末到民国前的一二十年间,与制瓷业有关的各地方兴办瓷业学校蔚然成风,这些学校往往和瓷业公司相伴共生。

——彭择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9世纪中国外销瓷器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清末和民国初年中国制瓷业的新变化,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2019-11-10更新 | 138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早期部分民族工业简表

时间

地点

创办者

企业名称

1866

上海

方举赞、孙英德

1872

广东

继昌隆缫丝厂

材料二:民国初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1) 将材料一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2)材料二中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经营状况如何?这一时期该公司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在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2019-08-2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2013年1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

7 . 材料   


1887年

1920年

1936年

名称

总额

名称

总额

名称

总额

票号

3.29

银行

9.11

银行

72.76

钱庄

2.8

钱庄

1.6

信托公司

0.22

典当

3

典当

1.5

储蓄会

1.45

保险公司

0.63

钱庄银号

5

典当

2

合计

9.09

12.21

82.06


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哪些特点?
2019-08-1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三明一中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培优补差材料题 练习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洋务运动中民用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的理解。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中国经济“渐趋衰退”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近代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10月马应彪的上海先施公司在南京路正式营业,“先施”源于《中庸》的“先施以诚”,其英文名称“Sincere”,意为诚挚、不掺假。先施公司以“创始不二价,统办全球货”为经营方针,学习西洋百货业,在中国率先采取明码标价的“不二价”,摈弃“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传统交易方式,先施还每年举办让价促销,让顾客们感到“不二价”绝非僵硬。

材料二   为使战时后方工业迅速形成生产能力,国民政府对民营工矿业采取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先后颁布了《非常时期工业奖助暂行条例》《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等。为保护厂矿设备免遭日机轰炸,工矿调整处采取疏建办法,规定凡制造工作能分开者另设分厂,设备能在洞中使用者,可开凿山洞,移内工作。并设立疏建贷款,在疏建技术上给以指导。为帮助内迁厂矿复工或新建厂矿尽快开工,政府对其货款总计达2003万元,从民国二十八年到三十三年,经济部工矿调整处供应给民营企业的五金、化工、电气等器材、原料总值约563亿元。还制定“技工招募法”,到各地招募技术员工,至民国二十九年,已招募技术员工达12164人。此外,还开设了各种训练班,训练新技工。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大事记(部分)。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

1933—1934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先施公司的经营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先施公司创办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阻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指出扫除这些障碍的关键是什么。
2019-05-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年下学期第一次联考(5月)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年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F2可能是哪些因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2019-05-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