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短暂的春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阻挡和压榨中国民族工业的无疑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商品倾销,但这种状况在一战期间有了缓和的机会,“实业救国”思潮也在此时迅速崛起,同时也出现了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群众性抵制洋货运动,使得外国商品在中国国内市场上严重滞销。民国初年,中国工业产品的增加,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还要满足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如面粉业和冶铁业,由于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发展得较快,纺织业由于进口的减少也得到较快发展。但一战结束后不久,面粉进出口马上转为入超;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在这期间,纺织业由战前的231家增至1920年的475家;而冶炼业由战前的8家增至20家。另外,列强仍然通过直接或间接投资来控制整个中国的工业。如纺织业和采煤业,到1919年,外国资本仍然控制着近60%的布机和75.6%的机械采煤。

——摘编自吴才军《简析20世纪初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春天”短暂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认为苏联的经验对新中国有示范意义,只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依靠内部积累迅速建立起强大的重工业,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各种必要的装备,使现代工业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导和支柱,才能加快推进新中国的工业化。国家制定的“二五”计划中指出,中国工业化建设在继续以重工业为中心,加快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加强工业布局调整的同时,对国家急需的科学技术领域进行部署,集中力量发展航空、电子、船舶、兵器、核能、航天等系列新兴工业。

——摘编自孙星《论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形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不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威尼斯位于西欧与拜占庭帝国之间,是一个可以实际性地和象征性地受益的位置。8、9世纪,威尼斯摆脱了拜占庭帝国控制,在这个主要由水手、工匠和商人组成的城市共和国里,威尼斯人依靠丰富的海盐资源,从事渔业和制盐业。他们虽然信仰天主教,但不受教皇控制。威尼斯的宗教事务不与市政管理联系在一起,这为它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由空间。威尼斯有总督、大议会、元老院和十人委员会等机构,各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维护了政局的和谐与稳定。在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过程中,威尼斯以商立国,成为地中海地区一支强大的商业力量。

——摘编自刘丽娟《论威尼斯共和国商业长期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时值20世纪初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八国联军入侵,强烈的民族气节和战时北方军民粮食短缺的现状,使得荣氏兄弟嗅到了面粉的商机。况且此时清政府卖国求荣,与外国签订的通商条约中规定面粉进口不征关税。于是两兄弟从面粉行业开始迈上了他们实业救国的第一步⋯⋯在面粉厂生意风生水起的过程中,他们敏锐地观察到了新的商机:包装面粉需要布袋,制作布袋需用布匹,布匹则依赖纱厂供应,与其受制于人,不如自给自足。于是两兄弟于1905年在无锡建成振新纱厂。一战期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急速扩张,尽管内部也潜伏者危机,但总的来说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这既得益于“天时和地利”——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更有赖于人和——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二人的团结奋斗。

——摘编自魏鼎《荣氏兄弟创业史及其经营思想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尼斯共和国商业长期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荣氏家族企业在20世纪初期获得发展的原因,并说明荣氏兄弟创业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2023-05-14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北航业集团由宁波买办商人虞洽卿在1914年创办。1916年,三北经营往来于上海、宁波以及浙江沿海小镇之间的轮船航运。1918年和1919年,他利用外国轮船减少和运费高涨的机会扩大公司经营。他募集新股,购置一批大船(超过1000吨位),将三北业务扩展到长江、南北沿海以及东南亚和日本的航线。他巩固了对鸿安轮船公司的控制权,开始在中国旗帜下经营船只。鸿安此前是一家悬挂英国旗帜的公司,1884—1909年,曾是长江航线上的公会附属公司。……“一战”后,外国航运势力返回中国,接着运价下跌,……三北只好放弃海外业务,但保留了南北沿海航线以及与鸿安组成的长江联合航运,在余下的民国时期里,成为这些主要国内航线上的持续竞争者。

——选自(美)罗安妮著《大船航向:近代中国的航运、主权和民族建构(1860—1937)》

材料二   近代轮船航运在中国的出现,作为一种明显高于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的体现,作为一种大量机制产品进入中国内地的载体和外部世界信息进入的媒介,它的出现本身,就是对古老中国的强大震撼和冲击,这种影响和作用,绝非仅仅停留在商业的变化、城市的兴衰更替和交通运输功能改善本身,而是会波及和扩散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中华大地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朱荫贵《中国近代轮船航运业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北公司在1914至1919年发展迅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轮船航运业的兴起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4 . 经济政策和现象反映出社会形势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李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户口册)不造而得其虚实,贫吏不该而好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1912年到1919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大于1.3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摘编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两税法的特点。说出两税法的实施有何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3-1921年中国各经济类型面粉生产量比重的变化

1913年

1921年

总产量合计(千包)

213642.03

247197.28

1.商品面粉(%)

45.64

45.15

机器产品(%)

10.24

19.49

土磨坊产品(%)

35.40

25.66

2.自用面粉(%)

54.36

54.85

——据上海社科院经济所《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史》

材料二   1863年,英国资本家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得利火轮磨坊。这种机器磨坊是在土磨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蒸汽机械动力代替劳力,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比土磨坊有所提高。机器磨坊范围不大,雇工亦少,日生产能力一般不过50-60包,积累资金不多,而改建、扩建与订购大机器等有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它发展为机器面粉工厂为数很少.1900-1913年创办的面粉厂,虽然安装了动力,但大多数仍靠石磨磨粉,生产能力不大,日产面粉100200包,实际上仍是机器磨坊。这个时期共有11家这种机器磨坊。1914年以后,国内发展了电动机,使用方便,凡有电力供应的城市,机器磨坊均有了较大发展。

——据徐新吾等《中国近代面粉工业历史概况与特点》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3-1921年中国面粉业发展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13-1921年中国面粉生产发展的影响。
2022-04-0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棉花帝国”与“棉铁主义”

材料一   传统的全球棉花种植地带分布在印度河流域、中美洲和非洲东部这三大地区。1794年,英国企业家们建立了世界范围内的第一个机械化纺纱厂。此后,英国工厂纷纷在美国、中东、印度、埃及、巴西等地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

材料二   十八、十九世纪,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棉纺织品成为世界贸易的大宗商品。为了生产廉价的棉纱和布料,欧洲人开始利用奴隶在中美洲种植棉花,曼彻斯特的棉花进口和利物浦的奴隶贸易同时兴盛。美国南部奴隶制种植园成为全球棉花产业最大的原料产地。印度也从一个既能种植原棉、又有高超纺织技术和销售市场的经济区域,变成了单一的种植区域。亚洲、美洲和非洲的农业生产者被整合到全球性的棉花帝国里。

材料三   张謇认为:“棉铁两业,可以操经济界之全权。”而棉纺织品进口是中国“第一至大之漏卮(比喻利益外溢)”“纺织根本在于棉,故奖励植棉,尤为根本之计划。”“謇对于实业上抱持一种主义,谓为棉铁主义。以为今日国际贸易大宗输入品,以棉为最……查近十年中海关贸易册,棉输入额多至一万八千余万,此乃海关估价,核之市价,近且及倍……欲赢此数万万,当用何法?则惟有并力注重输入额最高之物,为捍卫图存之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又惟有开发至大之富源,以驰逐于世界之市场。”


(1)根据材料一,在下图中描绘出18-19世纪英国棉花进口路线示意图。

(2)你如何认识“棉花帝国”和“棉铁主义”?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 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 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民初之十年实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资料整理

材料二: 我国国民收入各所有制经济比重表(%)


——据苏星《新中国经济史》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所遇到的困难。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2—1956年间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中国棉纺织厂拥有纱锭情况(单位:锭)

企业类型外商华商
每厂平均纱锭数51 66423 686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 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材料三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简表(单位:家)

地区工厂数地区工厂数地区工厂数
江苏(含上海)155直隶(含天津)455陕西3
浙江42山东31甘肃1
福建20奉天(辽宁)19广西1
广东33湖北19其他各省3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1)由材料可知1914~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族工业在经济发展上的弱点,并分析造成这些弱点的原因。
9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国家灾难史、屈辱史,又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和民族复兴史。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直到20世纪初,深渊到了谷底,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来说,这时候面临的主要是社会“沉沦”。直到北洋军阀统治末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渐渐走出“谷底”,随着新的经济因素不断成长、壮大,随着新的社会阶级的出现,随着人民群众、社会精英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的日渐觉醒,社会向上的积极的因素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因素,影响着社会向好向上的方面发展,虽然,消极的、“沉沦”的因素仍然严重地存在。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或者一个倒过来的马鞍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是“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摘编自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下面坐标系中绘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并说明选择“谷底”这一时段的理由。

(2)据材料指出“上升”时段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积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结果的认识。
10 .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迹,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第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成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减免大量美国商品的进口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12—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其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0-10-0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