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937年,国民政府开始协助民族工业内迁,到1940年底,共有600余家民营工厂:12万吨机件材料迁往西北、西南地区。民族工业的内迁
A.冲击了官僚资本的地位B.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C.适应了持久抗战的需要D.改变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2 . 为实行“社会革命”,1948年国民党当局推出《农地改革法草案》。条文中规定了土地农有、温和地补偿地主“地价”、现役军人服役期间得准其保留农地所有权、自耕农民得加入当地农业合作社等内容。据此判断,这一草案的颁布
A.有利于扩大国民党的阶级基础B.说明国民党效法共产党进行土地革命
C.是国民政府对民族危机的应对D.体现了国民党对改进统治秩序的思考
2021-12-10更新 | 271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抗战胜利后不久,《中美商约》签订,条约规定:“此方商品在彼方享有不低于任何第三国和彼方本国商品的待遇。”这一规定
A.便利了美国的侵略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促进了国货的出口D.改变了中国的入超局面
2020-05-0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青岛瑞蚨祥绸缎店利润额折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段上升是因为受到洋务企业刺激
B.乙段上升是因为欧洲列强停止对华商品输出
C.丙段下降是由于政府限制民间设厂
D.丁段下降重要原因是受到长期内外战争的打压
2019-08-11更新 | 186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状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206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2月综合练习历史试题
6 . 据刘大钧《国民所得》一书估计:中国国民生产值,1934年为213亿元,1935年为237亿元,而1936年为259亿元,明显超过前两年。工业方面,1936年,工业品总产值为1227400万元,比1935年的1104100万元,增加了11.1%。此时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扫除了障碍
B.国民政府的鼓励政策
C.抗日战争的爱国热情
D.经济危机时西方国家无暇侵略
2016-12-1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文登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7 . 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要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这表明
A.政府忽视轻工业建设
B.国共对峙日趋缓和
C.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
D.工业布局逐步合理
2016-11-27更新 | 168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