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这些举措(     
A.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B.使中国后方工业发展日新月异
C.有利于保存民族工业的基础力量D.是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战略需要
2023-02-0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
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
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
2020-07-09更新 | 7811次组卷 | 57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1933年,《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讨论范围集中于生产和经济方面,并将问题析分为两项:(1)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出版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并对发起讨论的原因进行了说明。《编辑之言》指出:““中国现代化”这个问题,与其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无(母)宁说它是一个八九十年来的宿题。须知今后中国,若于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

讨论共收到10篇短文和16篇专论。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9篇,将社会主义作为现代化终极目标的1篇,主张非资本主义的3篇,主张计划经济的1篇,主张兼采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1篇,主张受节制的资本主义的1篇,明确主张个人主义方式的1篇,未回答采取社会主义抑或资本主义,只是提出具体主张的8篇。

——据《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随着日本侵华加剧,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从1938年7月起,……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825吨。这些民族工业的内迁
A.均衡了工业布局
B.增强了国防力量
C.冲击了官僚资本
D.完善了工业体系
2019-09-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据《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1940年,云南昆明地区主要的工厂企业已达80个,仅次于重庆和川中区,居西南第3位,其中机械制造工业11个,冶炼工业6个,电器工业7个,化学工业25个,纺织工业18个,其他工业13个。这反映出中国
A.民族工业分布不平衡性有所缓解
B.近代轻、重工业的结构趋向平衡
C.西南官僚资本主导地位基本确立
D.战时经济的局部状况和发展特征
2019-03-17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2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1945年9月27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将法币与汪伪政权货币的兑换率定为1:200。历史学家黄仁宇曾回忆说,他从昆明飞上海前领取了薪俸,一下飞机就发现手中的法币突然成了硬通货,在重庆只能购买2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竟可以在上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席。这说明
A.沦陷区国民财富迅速缩水B.政府抑制全国法币发行
C.上海法币大量回流到重庆D.官僚资本遭受沉重打击
2019-02-27更新 | 3539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8 . 刘国良在《中国工业史:近代卷》中指出:1937年,重工业资本在工业中只占9.2%,工厂数占18.5%。到了1942年,重工业资本在国统区工业中则占78.86%,工人占48.69%,动力设备占81.85%。导致重工业比重大幅度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B.国民政府借鉴苏联的模式
C.抗战发展军工企业的需要
D.国统区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9 . 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于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2019-01-30更新 | 2348次组卷 | 5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二中2017年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合历史试题
10 . 台湾“立法院”1926年7月25日通过一项新法案,要求国民党向日本归还战后从日本获得的以不动产为主的主要资产。关于1945年国民党接收日本的财产,荣德生在1945年的《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写道:“没收的大批敌伪产业,原皆我国人民血汗,被敌攫取,……但日本纱厂接收后,全部改为国营。”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接收时国民政府乘机扩充资本
B.国民党应当把接收的财产归还日本
C.官僚资本出现恶性膨胀
D.民族工矿企业走向崩溃
2018-11-2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