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这表明(     
A.农业实现了由个体经济向集体经济的转变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C.农业生产现代化已经初步实现
D.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2 . 下图为1960年和1962年国家支付工资的职工人数与城镇人口的变化示意图。这反映了(     
   
A.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C.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D.“四个现代化”目标已实现
3 . 下面是1953年至1957年上海市为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而输送到外地的人力情况统计表(单位:人)。这反映出(        
时间输送技术人员输送技术工人内部抽调社会劳动输送
1953年410313329148444779
1954年498717885207793430
1955年71772735939248319945
1956年7485242114024058237
1957年60383259917711410

A.国家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B.上海经济发展的规模缩小
C.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成果显著D.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2023-05-08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是1950年7月发行的《人民画报》创刊号中的叙事架构。该画报的创刊意在(     

   

A.激发人民参与国家建设的热情B.丰富劳动人民的业余生活
C.大力展示广大建设者工作场景D.践行我党为人民服务宗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上世纪50—70年代,被誉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的鞍钢共向全国300多个单位输送干部和技术工人12.5万人,并为各地代培干部、技术工人和实习生11万多人,支援了武钢、包钢、酒钢、攀钢等钢铁公司的建设。这一举措(     
A.有利于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建设B.保证了“大跃进”运动的顺利开展
C.推进了新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速度D.顺应了改革开放工业化的建设需要
2023-04-03更新 | 500次组卷 | 9卷引用:海南省海口观澜湖华侨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61年4月,湖南省长沙县委将农村人民公社体制调整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队设管理委员会,规定生产队有权合理使用耕地,因地制宜种植。这些做法(     
A.意在纠正经济工作的“左”倾错误B.落实“三面红旗”的指导方针
C.改变了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D.有利于长沙农耕经济的现代化
7 . 据统计,1949年至1950年,《人民日报》广告多是日用品广告,其中轻工业产品占比达92%;广告主身份以私营企业为主。1956年后,则多是工业产品广告,且以重工业产品为主,广告主身份也基本上都是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8 . 下表所示,我国云南省农业生产和森林覆盖率情况。这说明云南省(     

人均农业生产总值

人均粮食生产

森林覆盖率

1956年

100元

727斤

50%以上

1976年

100元(按不变价格)

575斤

24.9%

A.农村改革势在必行B.农业管理水平落后
C.必须调整产业结构D.农业处于全国后列
2022-08-04更新 | 852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图为1952-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比重变化统计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现代化
B.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
C.标志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确立
D.开始改变我国工业基础落后面貌
10 . 如图为1949年到1959年8月《人民日报》广告数量变化表。此表数据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
A.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B.左倾错误致广告数量出现最大降幅
C.公有制占据了主体地位D.建国初期工业建设取得的成就斐然
2022-06-05更新 | 493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