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2 道试题
1 . 1950~1959年,我国进口货物中,工业设备、交通器材、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大幅度增加。1959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49.3亿元,比1950年增长2.6倍。这(     
A.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需求B.建立在结成同盟基础之上
C.凸显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D.体现意识形态色彩的强化
2024-05-0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2 . 毛泽东指出,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和基本点。下列实践符合题意的是(     
A.提出“双百”方针B.参加抗美援朝
C.实施“一五计划”D.出席万隆会议
2023-06-28更新 | 16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3 . 1962年中央财经小组第一次会议,针对我国经济发生的严重困难,周恩来提出:“上联:先抓吃穿用,下联: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据此推知,当时党和政府经济工作的重心是(     
A.大规模开展基础设施建设B.严格财经制度抑制通货膨胀
C.计划供应生活物质必需品D.调整国民经济搞好市场供应
4 . 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1961年“要搞一个实事求是年”,“现在我们看出了一个方向,就是同志们要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A.开展“三线建设”B.结束“文化大革命”
C.贯彻“八字方针”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2-08-0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从1950年起我国在农村广泛推行代耕制度,即军烈属家庭缺乏劳动力或没有劳动力,由政府出物资请人代为耕种。1956年,农村的代排制度逐渐取消,开始推行优待劳动日制度,即给予军、烈属家庭一部分劳动日补偿以保障其生活水平不低于一般家庭。这种变化(     
A.反映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B.提高了军、烈属的优待标准
C.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D.适应了城市化的发展需求
2022-07-29更新 | 1330次组卷 | 14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面是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A.土地革命的开展B.“一五”计划的实施
C.三大改造的完成D.“八字”方针的提出
7 . 有研究指出,三大改造的主观意识和实践运动,跨越了时空的客观条件,脱离了中国生产力的实际水平。下列选项中符合该研究对三大改造的评价的是
A.造成了社会制度与生产力的矛盾B.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C.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D.成功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22-06-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解决农业快速发展并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中国共产党认为只有工业化才能最终解决贫穷落后,才能最终解决农民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体制。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产品,降低了工业发展成本。1953~1957年国家预算收入中,由农业及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等利润和税收间接构成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0%。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材料二   1978年后,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政府不再完全通过计划的手段来调节城乡关系,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趋向并没有立即改变。当农副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已能够满足城市需求的条件下,农民和农村主要通过直接投资(乡镇企业)、提供劳动力等方式,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以上材料改编自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政策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的变化。
2022-06-08更新 | 4241次组卷 | 37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7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964年初,由国家计委提出,经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了的《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的初步设想》,提出把大力发展农业、基本上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任务,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吃穿用计划”。该计划的提出,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工业化建设已基本完成B.对国情的认识更加深刻
C.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曲折D.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
2022-05-11更新 | 350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62年贵州省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额为673万元,1964年这一总额增长为3193万元;1962年贵州省农业生产总值为49375万元,1965年跃增至157996万元。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工业建设成效显著B.经济体制成功改革
C.经济政策有效调整D.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