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民主改革运动及政治学习运动,提高了个人的政治地位;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开办工人文化宫,建立工人俱乐部等,改善了工人生产生活条件。这体现出
A.民主法治建设渐趋完善B.工业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C.对苏联经济建设的效仿D.工人阶级领导地位确立
2022-04-0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从1960年开始,国家对全国粮食的收购价格平均加价5%;1961年又进一步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其中,粮食的提价幅度为20%,油料为13%,生猪为26%,禽蛋为37%。这说明
A.国家注重稳定农村市场秩序B.农业生产得到了全面的恢复
C.国家力求改善农业生产状况D.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
3 . 1958年,毛泽东写道:“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导致了
A.文化大革命爆发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中共八大召开D.“一五”计划制定
4 . 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稳步推进。由农业及副业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等利润和税收间接构成的财政收入约占40%左右,而国家对农业投资比重仅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7.1%。上述现象表明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B.适应了经济体制变化的要求
C.农业经济的发展停滞不前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方针政策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按其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③“引进来”和“走出去”
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6 . 下图的数据反映了

——摘编 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A.“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体系基本形成B.“大跃进”运动推动了工业高速发展
C.国民经济调整关注人民生活的改善D.工业建设方针和政策始终保持理性
7 . 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段时期,流传的口号各有特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50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3年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1958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①口号都体现了浓厚的革命色彩
②经济建设的探索合理有成效
③国家建设面临复杂的内外形势
④不同时期口号时代特征明显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1-05-09更新 | 235次组卷 | 6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我国于1953年定版、1955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部分)的正确图案。这反映了
A.新中国对工业化的热切期盼B.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C.民族资本主义改造成效显著D.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稳步实施
2021-05-0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上如图的数据反映了
A.“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体系基本形成B.“大跃进”运动推动了工业高速发展
C.国民经济调整关注人民生活的改善D.工业建设方针和政策始终保持理性
10 . 1961年,安徽省率先在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责任制,当年全省粮食总产量就达到了900多万吨,超额完成了国家的粮食征购任务。这说明,该举措
A.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B.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C.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D.推动了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