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
2019-01-30更新 | 407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1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1年,中国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竣工。1885年中法战争后,洋务派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铁路公司——开平铁路公司。尽管在修建铁路的问题上保守势力的反对最为激烈,洋务派往往在争论中寡不敌众,但是到1895年为止,全国仍陆续修建了360余公里的铁路。

——据冀城《自强·进取·抗争——洋务运动三十年》

材料二   因而中国建设大业必须以交通政策为头等重要,交通则以修铁路为先。“建设之大计,当远测于十百年后,始能立国于基本于永久。建设最要之一件,则为交通。以今日之国势,交通最者,则为铁路。无交通,则国家无灵活运动之机械,则建设之事,千端万绪,皆不克举。故国家有之交通,如人之有手足四肢。人有手足始可以行动,始可以作事;国家有交通,始可以收政治运用后活之效。否则,国家有广大之土地,丰富之物产,高尚思想之人民,而无交通以贯输之,联络之,则亦有等于无。譬智之人而无手足,不能行动,不有发挥,即有聪明才力,亦归无用。是以人而无手足而为废人;国而无交通,是为废国。余以全力筹划铁道,即为国家谋自存之策。”

——据《孙中山全集》第2卷


(1)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国人有关修筑铁路的主张。
(2)综合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铁路发展的主要原因,并阐述对铁路建设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73年8月18日,《申报》报道上海洋泾浜一带已有人力车往来,乘坐者喜其便捷。由于人力车经济适用,大受人们欢迎。在20世纪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A.人力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B.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
C.近代中国交通呈半殖民地色彩D.人力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2018-11-3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决定恢复从山海关至沈阳的关外段铁路工程,并先完成锦州段工程。当时有关官吏,因恐怕雇佣外国工程师勘测线路会激起民变,故不得不起用詹天佑。于是,詹天佑被调任山海关至锦州段的驻段工程师。詹天佑负责主持锦州段铁路的修筑任务,其工程相当艰巨。它包括锦州铁路和营口支线两部分,前者沿线需要大小桥梁九十余座,线路还要跨越干柴岭山沟;后者沿途地势低洼、水质含碱量大,不宜饮用和作机车用水,为此,需建数座水塔和蓄水池。詹天佑精心勘测筹划,日以继夜,深入工地,指挥修路。工程虽然艰巨,但进展较快,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关外铁路通车至锦州,次年通车至大虎山,营口支线也全部通车。正当此时,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关内外铁路被英、俄两军占领而被迫停工。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说明詹天佑在铁路修筑过程中克服了哪些重大困难,表现出怎样的品质。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因素.
6 . 近代中国的交通变化呈现出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这一特点是由近代中国
A.政治发展不平衡决定的
B.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的
C.列强侵略不平衡决定的
D.自然条件不平衡决定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于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这说明。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2018-09-13更新 | 255次组卷 | 22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9年,天津《大公报》刊文称:“达官伟人,以及稍有几文臭钱者,莫不鄙视人力车、马车,而以高坐汽车为阔绰。驾驶者又夙无经验,恃其坐主之有势力财力,横行乱骋。在坐车者自觉御风而行,非常得意,而贫苦人民,彳亍街头,被蹂躏于飞轮之下,时有所闻,良可痛也。”材料表明
A.近代报刊最先在天津出现
B.中国人对近代交通工具具有排斥性
C.汽车的引进引发了社会问题
D.天津是近代交通变革的先行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
C.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
D.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2018-08-29更新 | 267次组卷 | 15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学段(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899年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在奏折中写道:“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盛宣怀记述的科技产品是
A.火车
B.电话
C.电报
D.电影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