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社会的漫长发展历程中,由于封建等级制度以及传统礼教的压迫,女性在社会中处于底端。传统社会提倡的“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需要缠足、无受教育权、无参政权、无婚姻自主权,要“足不出户”,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余瑶《<中国女报>对提升女性地位的呼吁及其社会影响》

材料二   1919年末《新青年》发表《本志宣言》宣称,“我们相信尊重女子的人格和权利,已经是现代社会生活进步的实际需要,并且希望他们个人自己对于社会责任有彻底的觉悟”。重塑妇女独立人格带来的不仅有空前的心灵觉醒和思想解放,而且直接推动着妇女在实践中反抗封建家庭和礼教的实际斗争,如剪发、争取教育平等、社交公开、赴法勤工俭学等一系列运动,这有力的推动了中国妇女的意识觉醒和妇女解放的进程。

——摘编自刘红《新文化运动中的妇女解放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女性地位低下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时中国妇女解放的出路。
2023-02-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暨下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85月底,中国女学堂在上海开校招生。此后几年,尤其是在1900年后,各地纷纷捃起兴办女学的高潮。封疆大吏、各级官员、地方士绅、以及无数走出家门的闰秀共同促成了女学的极大繁荣。由此,女教师和女学生成为社会中不可愻视的新兴群体。她们不仅成为城市中被凝视的风景,有些甚至走出国门,成为中国最早的女留学生。同时,她们不可迶免地成为各种媒介再现的对象。可以说,当近代女学初兴时,其公共性甚至大于其教育性。

——摘编自王晓慧《近代中国女子教育论争史研究:1895-1949

材料二


注:《女学传习所开学》,《星期画报》,1906年第2期。图中女学传习所开学时,两江总督端方(1861-1911)为学生演讲。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2-17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西服未文,然衣制严肃,领袖洁白,衣长后衽,乃孔子三统之一,大冠似箕,为汉世士夫之遗,革舄(生皮制的鞋)为楚灵王之制,短衣为齐桓之服,故发尚武之风,趋尚同之俗,上法泰伯、主父、齐桓、魏文之英风,外取俄彼得、日明治之变法,皇上身先断发易服,诏天下……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其小民一听其便,则举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光彻大新。

——摘编自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18989月)

材料二   孙中山以阳历191211日为民国元年元旦,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共和成立,不用皇帝年号,而改为民国纪年,便于民众记忆;二是阳历没有闰月,减少了农历中闰月的换算,便于年度预算;三是与国际上普遍采用阳历的潮流相适应……19121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令内务部编印新历书……这部历书将旧历书上吉凶神宿一律删除。

——摘编自左玉河《从“改正朔”到“废旧历”——阳历及其节日在民国时期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有关服饰改革的主张,概述其主张改革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南京临时政府历法改革的措施,并简要评价其历史意义。
2022-12-20更新 | 128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代堪称中国古代市民体育的兴盛时期。元曲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关体育活动的描述。元代人对蹴鞠的赞美,多是从它的娱乐性和健身性出发,“巧过纵园异样花,轻身健体实堪夸。能令公子精神爽,引动王孙礼仪家”。节日本身就是城市生活的一大组成部分,如寒食清明之时,各地游赏可观,“暖日宣乘轿,春风宜试马,恰寒食有二百处秋千架”到处“见游人车马闹该该,王孙争蹴鞠”。城市中民间艺人的体育表演风气盛行,如武艺、蹴鞠、杂技等,或在勾栏瓦舍中“作场”,或在街头巷道中“撂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元代戏剧的兴起,体育表演开始与戏剧演出相结合,成为戏剧的一种表现手段。

——摘编自熊志冲《元代市民体育初探》

材料二:1842年国门被打开之后,在通商口岸外国人的各种娱乐性体育活动进入国人视野,普通公众将其视作“西洋景”。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体育进入近代中国知识群体的视野,他们把西方体育作为一种“力”与“武”的事物加以接受。1879年李鸿章派遣军官赴德国陆军学习,将带有强烈军事色彩的德式兵操带入中国。这是体育服务于国家和战争需要的观念的体现。19世纪末,康有为根据西方近代教育和体育理念,提出“德教、体教、智教”的教育主张,认为“体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之物”。梁启超则呼吁“锻炼强民之体魄”。一战后,来自美国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流行,20世纪2030年代,源于英美的竞技运动广泛开展,逐渐取代传统体育。从30年代初开始,国民政府逐渐倾向体育军事化的德式体育模式,直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摘编自张晓军《近代国人对西方体育认识的嬗变(18401937)》等


(1)据材料一,概括元代市民体育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人对西方体育认识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体育发展的因素。
2022-03-06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当一部分人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总会有一批生产者被抛出生产之外,成为多余的人。据那个时候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离家不计也”。面对这种情况,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缓缓荡开。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并因此而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具有两重意义。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买办是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是外国人可以直接影响的一部分中国人。按照相关统计,1872-1913年中国共开办145家新式企业,已知投资人202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地主和官僚,有113人;其次即是买办,有50人。“买办不仅在数量上、投资的规模上极力侧身于近代工商企业,而且获利颇丰。买办的这些活动,给社会的各个阶层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国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有利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买办对普通人的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农村通过他们才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煤油、洋布和其他棉织品。

——摘编自金普森、易继苍在《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和改组”的表现,概括指出其“两重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买办”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