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2021·辽宁·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865年,煤气灯开始在上海使用,起初主要用于洋行和街道,后来行栈、铺面、茶馆、戏楼以及居家竞相使用,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这反映出
A.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社会生活B.城市化进程拓展城市公共空间
C.工业革命成果催生新兴产业D.市民阶层诉求改变服务业面貌
2021-09-27更新 | 2922次组卷 | 26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新高考七省专用)
2021·湖北·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博览会是观察社会生活发展演变的窗口,又是汇聚物品和传播知识的平台。下表可以看出近代中国
武汉劝业奖进会和西湖博览会征集展品类别对比
武汉劝业奖进会(1909年)西湖博览会(1929年)
征集
展品
类别
天然产品(饮食或制造之原料),工艺品、美术品、教育品、古物品染织工艺类、工艺品类、机电工业类、化学工业类、矿产品、医药用品类、教育用品类、文艺品类、农产类、饮食制类、动物类、革命纪念品类、外国参考品
A.物质文化生活变迁B.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C.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现代科学知识普及
2021-10-07更新 | 2870次组卷 | 17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广东专用)
2021·海南·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晚清时期,赫德在中国通商口岸实行“海关时”,其他地区仍以各自的地方时为准。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将全国规划为“五时区”,其实施效果有限。1949年以后,全国实行了“东八区时”和公元纪年法。这反映了
A.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B.通商口岸的开放便利了列强对华权力的攫取
C.时空秩序的建构映射出近现代中国的政治进程D.军阀割据局面是北洋政府推行政令的最大障碍
2021-12-27更新 | 2518次组卷 | 23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福建专用)
2021·湖北·高考真题
真题
4 . [思想观念与社会生活]

材料一   晚清以来,伴随着西风东渐,星期制传入中国。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视星期制为文明之制,主动仿行。而湖广总督张之洞规定两湖书院的学生只准休旬假(十日放假一日),不得过星期日。1902年至1911年夏,由于清政府推行新政,各学堂、中央各部和地方衙门陆续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1912年民国肇建,南京临时政府“期与世界各强国同进文明”,采用了星期日公休制度。与此同时,星期制也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渐成都市生活中新的工作与休闲的节奏。合理的休息与适度的休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人的精神面貌。

——摘编自湛晓白《时间的社会文化史》

材料二   1949年之后,新中国沿用近代以来形成的星期日公休制度。1995年3月25日,国务院发布第174号令,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自1995年5月1日起施行。利用和过好双休日,对于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消费休闲和社会风尚都有很大影响,从星期日公休制到一周双休,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为个人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摘编自《人民日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晚清至民国星期制普及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近代以来星期“公休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021-10-07更新 | 1918次组卷 | 16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辽宁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2018-06-10更新 | 3806次组卷 | 6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金南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6 . 晚清时期,汉口的一首民谣是这样唱的:“汉口的姑娘生得傲,麻纱裤子穿一套;红缎子鞋,皮底铰;燕子头,反镜照;新市场里买戏票,三层楼上靠一靠……时装女服不兴长,尺寸先须合体量。窄袖短衣高护领,青裙还要仿西洋。”这首歌谣不能反映(     
A.娱乐方式世俗化B.社会生活近代化转型
C.西方生活方式的普及D.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色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图为清末《星期画报》第二期(19068月)刊发的《女学传习所开学》。

附录画中文字:顺治门外绳匠胡同,女学传习所,房屋均改成西式,于八月十三日开学。是早,门口挂龙旗一对。十点钟,考取的女学生一百三十名,陆续到学。另外有男女来宾五百多人。两江总督端大人、礼部尚书戴大人、唐侍郎、宝阁学、刘太常、孟参议等人,皆在来宾之内。……端大人首先登台,演说西洋女学的文明,属着美国第一。咱们中国皇太后,现在打算设一座高等女学。将来你们学生,在此毕业后。

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描绘的女学传习所开学情形加以阐释。
2023·山东潍坊·三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初的女界“新”象

   

提取材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评析。
2023-05-28更新 | 290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9 . 下图所示为1947年《申报》上的一则广告。该广告可印证当时(       

A.上海市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B.西方大国加强对中国文化侵略
C.西式餐饮文化已融入市民生活D.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占据优势
2023-07-03更新 | 256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1930年间的上海:到处是人潮,在各种交通工具之间,在老式和新式汽车之间,在为争得人力车费而疯狂奔跑的苦力之间,冒险地挤来挤去;远处传来一阵阵清脆的打麻将牌声以及在回力球场和跑狗场里赌博的喧闹声;满街幽微地散发着甘甜而辛辣的鸦片烟气味;无数乞丐及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孩子们哀声乞讨;里弄里,家庭主妇们倒洗马桶的声音和生煤球炉子的青烟以及横跨弄堂的晾衣竹竿上挂着的“万国旗”,使里弄显得狭窄、杂乱和压抑。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二   19341月,毛泽东指出:“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   19457月,黄炎培访问延安后在日记中写到:当地老百姓衣服整洁,乡村来的妇女不穿裙,皆是天足,没有发现绅士式的男子和涂脂抹粉、洒香水、高跟鞋等摩登装束的女子,没有褴褛污秽的流浪者,在街上没有看见过面带烟容而颓唐的人。

——摘编自黄炎培《八十年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上海社会生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延安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024-01-29更新 | 32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