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交通工具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我国道路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城市道路建设改变了秦汉隋唐时期居民不得向大街开门、不得在指定的市场之外从事买卖的旧规矩,实行街与市相结合的新格局。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中心街道称为御街,御街上每隔二三百步设置军巡铺,驻守的巡警白天维持交通秩序,疏导人流车流;夜晚警卫官府商宅,防火防盗,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巡警。元代随着成吉思汗的东征西战,兵锋所至,驿站随置,道路贯通,运输不绝。极盛时期以北京为中心,稠密的道路网覆盖了亚洲大陆的广阔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可直通东欧多瑙河畔。

——摘编.自刘杰《中国古代道路》

材料二     1910 年民政部核定奏准的交通《违警律》,是第一部完整的仿照西方设立的公共交通法规。其根本原则是限制个人随意性,保障公众利益。其中9项严重“违警罪”为:“一、于私有地界内当通行之处有沟井及坎穴等不设覆盖及防围者.....三、乘自行车不设铃号者。四、夜中无灯火疾驱车马者。五、以木石堆积道路,不设防围或疏于标识点灯者....七、未经官准于路旁河岸等处设开店棚者。八、毁损道路桥梁之题志及一切禁止通行或指引道路之标识等类者。九、渡船桥梁等曾经官署定有通行费之处,而于定数以上私行加索,或故阻通

——摘编自李长莉等著《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

材料三   1959 年,公安部和其他部门联合颁发了《关于城市交通规则的补充规定(草稿)》,明确规定:车辆装载不准超过规定的重量,小型汽车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客运汽车只准拖挂一辆,自行车在转弯时要伸手示意等,没有明确的处罚条例。1960 年,经国务院批准,由交通部分别公布了《机动车管理办法》和《公路交通规则》,把城市交通和公路交通分割开来,分别制定了法规。改革开放后,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国务院于198610月决定改革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全国城乡道路的交通管理由公安部门统一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198839日)、《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1991922日)等一批重要的交通法规也相继出台。

——.摘编自赵炳强《我国道路交通法规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道路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10年颁布《违警律》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后道路交通规则的发展历程。
2022-04-05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交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秦朝修建了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在驿传道路上设置固定的进食与住宿处,称为“邮”,“亭”“驿”,或“传舍”二汉代改邮为置,“驿”的称呼广泛使用。驿置指长途传递文书的设施,提供轻车快马,速度较快;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罗马帝国建有一套完整的道路系统。主要道路上每隔12公里设一个驿站,每个驿站都备有快马、信使以及供政府官员使用的马车和马车夫。驿站有大、小之分,大驿站提供的服务设施很齐全,小驿站只是中转站。

——摘编自王云庆、毕牧《秦汉与罗马帝国文书驿传制度比较研究》

材料二   表:北京城市公交发展历程一览表

时间状况
1949年北京共有能使用的公共电汽车157辆,包括日本丰田客车、美国道奇车,以及捷克的“布拉格”“克罗沙”“依卡路司”和“斯柯达”等。
1957年随着“长春一汽”的第一辆国产卡车顺利下线,北京街头的公交车才开始有了“纯中国血统”,但这些客车多是由卡车改装成的。
20世纪
60—70年代
随着一汽、重汽不断开发新车型,城市客车BK651,642,611等车型不断开发,北京公交进入以国产汽车为主的时代:70年代末,北京拥有将近3000辆公交车。
20世纪
90年代以后
进入90年代,北京街头相继出现了双层公交车和空调公交车。2001年研制成功了京华巡洋舰,车身长18米,核定载客200人,尾气排放能够达到欧Ⅲ标准,是300路这样大流量线路的理想选择。

——摘编自张蕊《北京城市公交发展历程》


(1)阅读材料一,比较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的共同点。
(2)阅读材料二,概括北京城市公交发展的特点。
2019-06-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学段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3 . 交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秦朝修建了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在驿传道路上设置固定的进食与住宿处,称为“邮”“亭”“驿”或“传舍”。汉代改邮为置,“驿”的称呼广泛使用。驿置指长途传递文书的设施,提供轻车快马,速度较快。

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罗马帝国建有一套完整的道路系统。主要道路上每隔12公里设一个驿站,每个驿站都备有快马、信使以及供政府官员使用的马车和马车夫。驿站有大、小之分,大驿站提供的服务设施很齐全,小驿站只是中转站。

—摘编自王云庆、毕牧《秦汉与罗马帝国文书驿传制度比较研究》

(1)阅读材料一,比较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的共同点。

材料二北京城市公交发展历程

—摘编自张蕊《北京城市公交发展历程》

(2)阅读材料二,概括北京城市公交发展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发展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一些地区提供原料,而另外一些地区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这一过程把世界所有地区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3)依据材料三,围绕交通的作用确定一个论点,结合古今中外的史实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8-09-1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7届高三历史5月综合练习二模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大吨位轮船在海上开始取代帆船……铁路网的建设,极大地降低了货物的运输费用,便利了国际间的贸易,使各国的国内市场逐渐汇合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商品的行销空间

——摘编自黄鲁成《国际贸易》

材料二   晚清社会男子服装呈现出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的景观。特别是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

——摘编自孙燕京主编的《晚清遗影》


(1)与传统的轿子、马车等相比,轮船、火车和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有何进步之处?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交通运输工具革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男子服饰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
2019-05-1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山东省五莲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轿子

马车


轮船


火车


飞机

新旧并存的近代交通工具

材料二   随着大吨位轮船在海上开始取代帆船……铁路网的建设,极大地降低了货物的运输费用,便利了国际间的贸易,使各国的国内市场逐渐汇合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商品的行销空间

——摘编自黄鲁成《国际贸易》

材料三   晚清社会男子服装呈现出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的景观。特别是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

——摘编自孙燕京主编的《晚清遗影》


(1)观察材料一,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新式交通工具有何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交通运输工具革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男子服饰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
6 . 交通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重要侧面,它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汽船。他使用从英国进口的万能蒸汽机,驱动客轮在哈得孙河航行,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1811年,英国人利用这项发明也很快造出了自己的汽船。……远洋货轮把英国的消费商品运销到世界每个角落,又把英国所需要的各种工业原料、生活用品运回。交通运输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上各地区彼此隔绝的状态。它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加强各地之间的交往,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材料三    1870——1900年的铁路网   单位:千公里
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
1870年21010593822
1880年3721691751658
1890年61722433134919
1900年760284402602024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四 京沪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将对加快“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及沿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沟通交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重大积极影响。……京沪高铁是高铁技术的集大成者,科技创新造就多个世界纪录。对沿线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带动作用,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                                                    

—— 摘编自新华网等


(1)结合材料一,你认为清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世界市场产生的积极影响。
(3)阅读材料三,归纳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京沪高速铁路的建成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2018-06-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至1919年,我国铁路总长达10926千米。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在上海和吴松间修筑了一条14.5千米的窄轨铁路,被清廷看作奇技淫巧,花费巨款赎回拆毁。清末30年中,建成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等线;西南的滇粤等官商所办各线,总长约达9292千米。其中列强利用各种方式侵夺路权在华建筑的铁路达3718千米,占铁路总长度的40%以上。纵观民国初期的铁路,除京绥、陇海、粤汉等铁路稍有成效外,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材料二内战对美国经济的一个重大影响,是由于大量铁路土地的授予,刺激了美国铁路事业的大发展。根据1862年和1864年国会通过的法案,向私营公司提供补助金。这使铁路公司争先恐后地多建铁路,并尽量把铁路线推向西部山区。正是这种利益的驱动下,1869年第一条横跨大陆铁路建成通车。到1890年,一个全国性的铁路网就基本形成。美国铁路的修建,最初都是由地方和公司经办的。当全国铁路网实现一体化的时候,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也最终在美国形成了。

——摘编自何顺果著的《美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修筑铁路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铁路在美国广泛修筑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修筑铁路的积极意义。
2019-02-01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华侨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9年5月,郭嵩焘从驻英公使任上返国,“乘小轮返湘,湘人见而大哗,谓郭沾染洋人习气,大集明伦堂,声讨致罪,并焚其轮。”慑于湖南民众的保守排外,张之洞曾以“湘省风气未开,易滋事端”为由拒绝湖南士绅内河开行轮船的呈请。 株萍铁路(湖南第一条铁路)1905年竣工。初建之时,“湘赣民风未开,不通外情,迷信风水,于筑路大碍。为求铁路早日建成,凡庐墓不肯迁让者均设法绕行”,至使该路少直多弯。 当时铁路的主要经办者盛宣怀对此大有感慨:“时风气未开,民间惑于地脉风水之说,旁挠者众,经营累月,始有端绪”。

——摘编自余建明《交通方式的演进与近代社会变迁述略》

材料二   2022年12月26日湖南省最后一个地级市———常德市正式开通高铁,是湖南高铁建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件大事。从2009年12月26日湖南第一条高铁———武广高铁正式运营开始,到湖南“市市通高铁”目标的圆满实现仅仅用了13年,全省形成“4小时经济生活圈”。常益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渝厦通道、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优化湖南西北部交通的重大战略工程,更是进一步深化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具体体现。

——摘编自《常德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湖南交通方式演进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湖南实现“市市通高铁”的意义。
2023-03-08更新 | 193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铁路是现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铁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材料一   “二战后,公路和航空运输发展较快,铁路亏损严重。美、英、德、法等大量封闭并拆除铁路,不少国家不得不将铁路收归国有。进入70年代,随着日本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除美国因传统的内燃牵引不易改造外,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决定采用噪音较小而不排放废气的电力牵引,并相继修建高速铁路。高速列车实现了和航空竞争的预期目标,但票价便宜且安全、方便、舒适,铁路获得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江华《世界铁路发展的历程和启示》

材料二   199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广州—深圳准高速铁路,最初租用瑞典列车,后使用“蓝箭”国产动车组,为我国高速铁路做好技术前期准备。广深铁路一度因资金困难被迫停工,后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铁路运输企业。进入21世纪,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形成了“和谐号”动车组系列。我国铁路工业有较强的“造血能力”,没有把自己的企业变成他人的加工厂,自行开发生产的车型一度成为主力。至2015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9万千米以上,居世界第一。同时,对外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李克强总理被称为“高铁超级推销员”。

——摘编自王亦军《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回顾与发展思考》

材料三   2004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离,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强调:要以西部地区为重点,新建一批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要把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作为“十一五”和今后铁路建设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据国务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特点,并简析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2-12-29更新 | 473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的交通建设,在道路和河渠方面,以及馆舍邮驿,都很注意。道路之开辟者,有驰道,通西南夷道,通南越道,褒斜道,回中道,子午道,飞狐道,马援所刊道和峤道……驰道的通达区域,据贾山说,是“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

——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材料二 “私行人,职事五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爵国公以上,欲投驿止宿者,听之。边远及无村店之处,九品以上、勋官五品以上及爵,遇屯驿止宿,亦听。并不得辄受供给。”谓私行人不应入驿而入者,笞四十。辄受供给,准赃虽少,皆杖一百。

——《唐律疏议》

材料三 自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门户洞开,外洋风雨,如潮袭来。一方面,中国的许多利权横被侵蚀。又一方面,西洋的新文明不断地输入。……中国的新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之点:第一,为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第二,为交通组织之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

——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道路修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道路的修建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驿站的主要特点。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使用有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3-03-0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