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左派史学大师霍布斯鲍姆在其力作《极端年代》中对所谓历史共产主义作了这样的评价:第一,苏联红军打败了希特勒德国从而拯救了西方民主。第二,共产主义阵营的存在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迫使资本主义实行内部改造,从而大大延长了其寿命。他写道,作为20世纪的历史讽刺之一,以推翻世界资本主义为目标的十月革命最深远的结果是它在战时和战后都挽救了其敌人

双方的竞争一直持续到苏联走向衰落直至解体,西方国家欢呼意识形态的胜利,与之相伴而来的则是社会内部的利益转让也放缓了脚步,贫富差距再次拉大。

当这样的状况发展到今天,欧美社会民粹盛行,也有人开始怀念社会主义。比如在2017年6月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再给社会主义一次机会》。


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以推翻世界资本主义为目标的‘十月革命’最深远的结果是它在战时和战后都挽救了其敌人”自行拟定一个有关社会主义运动的论题,并对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文字工整。)
2019-08-1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陕西西安长安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在西方经济一团糟的时候,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的独特实验。虽然五年(1928—1937年)计划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因此,五年(1928—1937年)计划和大萧条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里居有突出的地位,它们一者衬托了另一者,两者都产生了至今仍可感觉到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结合,从材料中提取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并做到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目前世界上流行着两种不同的统制经济,即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和法西斯主义的统制经济。“美国的复兴运动(罗斯福新政),是介于这两者中间的统制经济,讲到它的经济方面,它是取法于俄国的‘大实验’;讲到它的政治方面,它是模仿意大利的独裁。不过在实质上它完全是资本主义的。”有意思的是,程锡庚在预测1934年世界发展趋势时甚至说,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将“渐次融合”,“在资本主义之国家,均已盛行社会主义”,“美国以资本主义立国,但经济复兴计划中所采用之方法,如统制生产、强迫做工等,实与共产主义之苏俄相似”。

——摘编自杨玉圣《大洋彼岸改革潮的东方效应》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并评述材料中任一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骆群丽在撰写《20世纪美国文学中“美国梦”的主题变奏》的文章中,有许多情节反映了近现代世界的重大历史现象。文章部分摘要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产生了一批在世界文学史上极有影响的“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是这群人之中最著名的一位。他的《太阳照样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通过小说,海明威表达了他的反战情绪,揭露了战争宣传的虚伪。他认为战争不仅摧毁了人类的家园,也给人的心灵造成了伤害,因此,他不把希望寄托在战后的和平生活上。

美国的第31届总统胡佛曾向美国人宣称“今天美国比以往任何国家历史上都更接近于最后战胜贫穷”,繁荣“就在眼前”。但眼前的现实却是对这一“预言”的绝妙讽刺,到处是银行破产、工厂倒闭、通货膨胀,整个社会动荡不安。这时,不少作家已从对美国梦的幻灭中转向对社会主义的向往,纷纷加入左翼作家队伍,汇成“红色三十年”的创作潮流,对社会的揭露和批判也显得空前激进。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摘要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现代重大历史现象或事件,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或事件。(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文章情节及历史现象或事件,对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1年9月,英国脱离金本位。英镑从1英镑兑换4.86美元,几天之内跌落了25%,达3.75美元。英镑9月贬值后引起的美元升值,使美国出口盈余大幅增长,但是同期的经济指标却显示出相反的走势,商品价格、就业率等指标跌落的速度比英镑贬值之前更快(如下表)。1932年,美国的失业率达到25%。但是,单纯的数字并不能表现当时的悲惨情形。25%的失业率表示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失业者,而且是长期失业。领取救济品的人排着长龙,许多人因无法偿付贷款而被迫流离失所,悲观、绝望的气氛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美国经济指标:1931年3月~1932年6月(1923~1925年为100)

时间工业生产建筑合同工厂就业工厂工资额价格流通中货币与活期存款
1931年3月877778757624.8
1931年8月785974647223.4
1931年9月765973627123.4
1932年6月592760436420.4

注:表格数据引自【美】查尔新·P.金德尔伯格《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

——摘编自刘德步、王珏《增长与变革——二十世纪的国际经济》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鼓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坚信个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和自由市场贸易将会使整个社会受益。19世纪20年代,英国同欧洲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降低原料和工业品的进口税率。1854年,英国取消《航海条例》,成了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张,这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摘编自韩青、高先民、张凯华《贫易战争》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通过斯姆特一霍利法,将进口商品的关税大幅度提高,但很快遭到其他国家报复性措施,以致国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上台后的罗斯福推出“三R”新政即复兴、救济、改革。为保障《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政策的落实,罗斯福通过“炉边谈话”不断宣传和解释“新政”,逐渐破除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束缚,为美国政府缓解危机走出困境起到了积极作用,还造成了战后美国经济长期上升的总趋势。

——编自康拉德布克《罗斯福传》等


材料提供了罗斯福新政的案例,蕴含了国家应对危机和改革复兴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纽约只有300多年的历史。1626年,荷兰人以价值约24美元的小物件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曼哈顿岛辟为贸易站,称之为“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英荷战争结束后,英王查理二世的弟弟约克公爵占领了这块地方,改称纽约。独立战争期间,纽约是乔治·华盛顿的司令部所在地和他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的地方,也是当时美国的临时首都。1825年,伊利运河建成通航,以后又兴建了铁路,沟通了纽约同中西部的联系。到19世纪中叶,纽约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国际大都会。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的股市暴跌,全球经济陷入一片愁云惨雾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纽约市成了主导世界的城市,华尔街是美国财富和经济实力的象征。

——根据李三虎《纽约与广州:一种城市变迁的历史透视》等整理


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从纽约的历史变迁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世界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一词有双重内涵,一是常识意义上过去真实发生的事情,即客观史实;二是对这些事情的记载、考订、叙述,即历史解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不同时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材料二:新政时期,罗斯福的举措在美国国内引发尖锐的认知冲突,现列举如下: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中国对罗斯福新政的不同认识反映了中美关系有何变化?1990年对新政的认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请根据上述材料,以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为例,围绕“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观点简明,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字数不少于280字)。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作家约翰·史坦贝克于193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是一部伟大的美国社会纪实文学。小说梗概如下:1933年,从监狱假释回家的乔德和因对圣灵产生怀疑而不再做牧师的凯西结伴,回到了被垄断资本与严重干旱吞噬了的家乡。乔德一家变卖了所有的东西,换来一辆破旧卡车,一家人邀上凯西背井离乡,抱着美好的幻想横越黄沙滚滚的沙漠,到加州寻找出路。一路上,他们受尽折磨与欺凌,有的死去,有的中途离散。当到达目的地时,乔德一家居住在贫困肮脏的胡佛村,发现挣得体面的工资根本不可能。因为工人太多,也没有什么权益保障。种植园主们串通一气,不断压低工资,压榨农场工人,他们宁肯让成熟的梨子、葡萄烂掉也不给饥饿的穷人吃。于是,人们开始觉醒,自发组织工会进行反抗。尽管斗争失败了,但“愤怒的葡萄在人们心灵里长得饱满起来”。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