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17-18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1 . 近现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社会保障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拨款5亿美元补助各州进行劳动救济和失业救济。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以解决老年和失业问题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立法。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从1950年至1980年,联邦政府用于社会保障项目的开支每年平均递增11.8%。

——摘编自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材料二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

        
19世纪80年代—20世纪20年代1883年颁布《工人医疗保险法》、1884年颁布《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伤残和养老保险法》,后合并为《帝国保险法》。
1911年颁布《职员保险法》。
1927年颁布《职业介绍法和失业保险法》。
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1949年颁布《社会保障适应法》。
1957年起修改和补充养老、事故、失业、医疗等法案,并颁布《农民老年援助法》《劳动促进法》等。
1975年汇总为《社会法典》,是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律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1985年起不断改革和调整。如:1988年颁布《健康改革法》、1989年颁布《1992年养老金改革法》、1994年增加《社会护理保险法》……

——霍尔斯特杰格尔《社会保险入门》

材料三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英国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摘编自陈小春、杨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政府为发展社会保障采取的做法。
(2)据材料二,概括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西方国家在住房保障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2018-06-01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50年,英国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并且不断扩大以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一度被称为是“从摇篮到坟墓”,在此之后的一、二十年内,福利国家制度度过了它的“黄金时期”。

材料二   自1979年保守党上台后,撒切尔首相就决心采取强硬的措施进行福利国家的改革,在社会保障方面,大力削减财政开支,改变以往的“普遍性原则”,实施“选择性原则”。开始强调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此外,还直接降低一些社会保障项目的津贴标准。撒切尔主义的一个主要成就就在于扭转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福利国家政策之间的历史性联系,在当代英国把市场价值观念注入到人们的社会福利观念之中。就整个改革过程来看,通过私人化和市场化实现责任由国家向个人和社会的转移,将原由国家承担福利供给的“福利国家”转变为由社会承担福利供给的“福利社会”,实现福利供给来源的多元化、私人化和市场化,是撒切尔政府福利改革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发展历程。
(2)20世纪70年代以来撒切尔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改革福利制度?你对此有何评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2年英国政府制订了“吉尔伯特法”,规定:准许教区救济壮健的贫民而不强迫其进入济贫院,还要求济贫院管理人员为贫民在农场里找工作,如工资不够维生,就应该从济贫税里抽取补贴。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管理员不再是无薪俸的义务工作者,而由纳税人选举产生,领取工资。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济贫法案针对济贫对象出现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   德国的俾斯麦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该制度规定:围绕着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等方面的风险设置保险项目,并用以保障劳动者在遭遇这些事件时的基本生活;劳动者享有的劳动保险待遇水平与缴纳劳动保险费的多少和个人收入情况相联系;雇主与劳动者个人缴纳的劳动保险费形成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劳动保险基金,当劳动者遭遇保险事件时,享受相应的劳动保险待遇,劳动保险基金在受保成员之间调剂使用。

——摘编自《俾斯麦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2)依据材料二,概括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指出这一制度实施的意义。

材料三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之中。日益增多的福利支出使许多西方国家出现了巨大的财政“黑洞”;充裕的财政福利使一部分人只想索取不想奉献,违背了追求社会公平的初衷,导致了生产率的下降;沉重的福利负担使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竞争能力下降,也导致社会失业率居高不下。

——摘编自史柏年《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3)依据材料三,概括西方福利制度产生的弊端。

(4)综上,谈谈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何启示?

2018-05-04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天津市部分区2018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历史第二次模拟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经济学界与伦理学界一直存在这一论题,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孙中山给我们以重要启示。他认为只有进行政治革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才能够保证人民参与经济的平等权利,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孙中山强调实行“平均地权”能够有效地防止贫富悬殊的扩大,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使民生得到较好的改善。孙中山认为当时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是患贫穷,不是患不均,主张振兴实业、实现国家的现代工业化以此来获得经济快速发展。1924年,孙中山指出在私人资本制度的存在下是无法实现分配公平的,“节制资本”可以预防资本的垄断,实现分配正义。孙中山强调公平不能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认为维护社会公平也是提高经济效率的方法之一。孙中山借鉴这一方面西方的成功经验,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两者兼得的关键。

——摘编自汪荣有《孙中山经济伦理忠想探析》等

材料二   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权衡是当代“福利国家”面临的最重要课题。1945年,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遵循“最低原则”“普遍原则”和“责任原则”着手建立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1948年宣布建成世界上首个“福利国家”。政府给公民的津贴与补助,名目越来越多,几乎包括了“从摇蓝至坟墓”所需的所有福利项目。1960年,英国社保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到1983年,达到13.1%。但以“福利国家”模式为核心的社会治理体系难以为继。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保守党政府开始调整自己的角色,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向“基本安全网”方向转化,不再承诺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负责解决少数人的特殊困难。撒切尔政府把减轻税收作为重振英国经济战略中的一项重要政策。政府还将一些国营企业私有化,积极鼓励私人开办新企业。在这些措施下,社会成员在收入与财产上的差距拉大了,但经济显著增长。

——摘编自易梦红、佟家栋《平等与效率间的再权街》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关于公平与效率的主要主张,并予以简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公平与效率的权衡方面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公平与效率的认识。

5 . 全球化进程中,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资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不断上升,劳动所占份额不断下降,收入不平等状况急剧恶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急剧上升,在1929年“大萧条”的前夕达到顶峰,此时超过50%的国民收入为前10%的人群占有。美国的收入不平等在1950-1980年间达到了最低谷:收入层级中的前10%人群占到了美国国民收入的30%-35%。然而,自1980年以来,美国的收入不平等就开始快速扩大。到21世纪伊始,前10%人群的收入比重上涨到45%-50%。如果以这种节奏继续上涨,到2030年时前10%人群将会拥有国民收入的60%。

——摘编自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

材料二在反全球化运动中,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的悬殊差异……全球化对许多人已经意味着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无法预测的力量的伤害,这些力量有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造成经济不稳和社会失调……人们日益焦虑的是,文化完整性和国家主权可能处于危险之中。甚至在最强大的国家,人们不知道谁是主宰,为自己的工作而担忧,并担心他们的呼声会被全球化的声浪淹没。

——摘编自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千年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以来美国收入不平等程度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收入不平等急剧上升的根本原因以及在1950~1980年间达到了最低谷的主要原因。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1世纪的全球化与发达国家”这一主题,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2018-06-01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贝弗里奇报告》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对二战后英国的福利社会规划,《贝弗里奇报告》概括为:Universahty,即所有公民不论职业,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可见,该报告的主旨是
A.应统一管理社会福利
B.应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C.福利制度应遵循公平原则
D.通过福利制度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7 . 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救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材料二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为解决大量工人失业的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8 . 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阅读下列关于社会保障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传统救灾救助体系中.历代政府十分重视对民办机构进行引导和管理。……从西周开始历代政府都设立了职责包括救济在内的政府管理机构和官员。……还设立了救灾效果绩效考核制度,对各级官员的救灾业绩进行考核,以认定其高下优劣,奖罚十分严明。为了防范救灾过程中舞弊行为,制定了严格的防范措施。……十分注重灾前预防,官方的社会救灾机构更加注重灾后的救助。——摘自张寿《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当议》
材料二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

——摘编自(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动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摘编自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材料三战后英国陆续颁布了《家庭补助法》《国民工伤保险法》《国民救济法》《工资委员会法》等。……英国所有公民从出生那天起就有一张社会保障卡,从受抚养、上学、病残、就业和失业、丧偶或抚养子女、年老退休直到死亡都可以按规定获得相应的社会保障。……20世纪80年代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摘编自黄安年《西欧和北欧国家的福利保障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历代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具体做法。指出历代政府重视社会保障的思想根源。
(2)据材料二,分析罗斯福时期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说明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二战后英国社会保障的显著特点。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的看法。
9 . 亚当·斯密一贯倡导:人类的利己行为可以通过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达到人类整体的福利。就是这个亚当·斯密,在写作《国富论》的同时也写了一本《道德情操论》,赞美人类的同情心和道德,从而引出了所谓的“斯密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770年到1870年左右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地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的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这乃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斗争。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所谓的新政,那将是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那将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民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1932年胡佛的竞选总统演说


材料三
《社会保障法》(1935年8月)
第1节 为使每州能在该州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孤苦老人提供财政资金,特批准拨予截至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4975万美元,并批准拨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一笔足以执行本章目的之款项。
第301节 为资助各州实施失业补助法,特准许拨予截至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400万美元,并拨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4900万美元……
第401节 为使各州能在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贫苦的儿童提供财政补助,特此批准拨予截至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2475万美元,并批准拨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一笔足以执行本章目的之款项。
第501节 为使各州能在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妇幼保健设施,特准从截至于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起,拨予每一会计年度380万美元。

——黄德禄等选译《世界史资料丛刊:1917-1939年的美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时市场经济制度的缺陷。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三在市场经济制度问题上看法的不同及其后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斯密问题”的理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国煤的消耗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工业城市煤烟滚滚,烟雾弥漫。大批工人进入工厂工作,很多棉纺织厂内混合着令人窒息的热蒸汽和煤气毒臭,还有大量飞絮尘埃。为了取得高额利润,精于算计的资本家开始违背道德的约束,排斥男工,大量雇用女工和童工,支付较低的工资。一般工人的住房条件更差,又污秽又缺少家具。这一时期欧洲各城市出现了资产阶级居住区和工人居住区的区别,简称为“豪华的西区和贫困的东区”。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据王斯德《世界通史》等

材料二从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特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

——摘编白李琼《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期的欧洲出现了那些严重的社会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2018-01-22更新 | 5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