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20年(1957~1977年)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激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还首次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也为198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到90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就为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不仅脱离计划经济体制,而且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

材料二  二战中,国家干预保障了英国社会经济稳定,人民营养平均水平甚至还有提高,国家干预在英国人头脑中扎了根。1945年,“社会主义”政党工党执政,他们颁布《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服务法》,实行银行、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国有化。保守党执政后也奉行相应政策,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并存,国家“计划”引导和市场自由竞争结合。但是,60年代下半叶开始,出现日益严重的“英国病”,即一方面发展停滞,另一方面物价飞涨。70年代经济不断下滑,失业增加,罢工浪潮活跃。1979年,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采取货币主义思想,开始大刀阔斧改革,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四是打击工会力量,限制罢工。在经历短暂的低谷后,英国80年代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平均水平,失业率持续下降,保守党连续执政达十八年。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经济体制改革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两次经济改革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英两国经济改革的共同之处。

2 .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在不断的调整和创新。

材料一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下图为1971年主要发达国家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图

材料四到了70年代,美国和西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各国立即进行调整

——人教版教材《必修2》

(1)亚当·斯密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上台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加以说明。

(3)材料三中图片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生了什么新变化?你怎样认识这一变化?

(4)、结合书本有关知识,各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调整政策应对70年代的经济危机的?

2018-02-2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六单 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 题

3 . 近现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社会保障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

                                                                                  —— 霍尔斯特•杰格尔《社会保险入门》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英国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摘编自陈小春杨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在住房保障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条件。霍尔斯特•杰格尔《社会保险入门》

2018-09-15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约翰逊总统在一所大学中关于“伟大社会”的演说(1964年5月22日)“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召唤出无限的创造力和永不衰竭的工业,为的是给所有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富足的制度……下半个世纪的挑战就是我们是否有智慧利用那种财富去丰富和提高我国的国民生活,以及促进美国文明的素质……在你们这个时代里,我们不仅有机会走向富裕的社会和强大的社会,而且能通向伟大的社会。”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1942年12月,委员会发表一份报告,这就是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这份报告为战后建立“新英国”勾勒了蓝图,是建设“福利国家”的指路标。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所有英国人“不分阶级不分贫富”,都有权享受社会福利制度的保护,“从摇篮到坟墓”……1945年工党执政后,就开始履行它的诺言。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1949年,社会保障支出在英国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3.5%,到1997年已经上升到32%,成为英国财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几乎等于教育支出的三倍。其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任何一项政府支出。因此,英国推行福利制度改革。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二战后美国为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采取了哪些措施。其经济理论根源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战后英国在社会管理领域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018-01-01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领军考试--山西省河南省2017-2018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评(四)晋豫省际大联考--历史试题

5 . 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不断改革经济,迎来不同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联、美国修建上述公共工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模仿”苏联的措施

2018-02-2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六单元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化大工业及城市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国家事务千头万绪,必须加强政治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

——程西筠《从恩赐官职到择优录取》


材料二 1878年英国实行“工厂与工场法”,限定了工人的最高工作时间。1897年英国制定工人赔偿法。1908年英国制定关于老年津贴的法律。1911年英国制定了“国民保险法”。

——丹尼斯·谢尔曼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下图是《欧洲人对帝国主义的一个幻象》,它揭示了西方人对于帝国主义的理想化看法。图中一位白人修女教乌干达女孩怎样使用缝纫机。画面明确地将虔诚的、美丽的欧洲妇女和谦卑、举止端方的孩子们进行对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官制度改革的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劳工福利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男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瀑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二: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怜恤,坐视其饿等流离,暴露如荞,……又纵食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变迭起,各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100余次,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试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在哪些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各举一条相关内容。

(3)根据材料四,说明美英两国社会福利改革各处于什么发展水平,归纳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017-12-1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四章第十一课太平天国运动同步练习
8 . 亚当·斯密一贯倡导:人类的利己行为可以通过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达到人类整体的福利。就是这个亚当·斯密,在写作《国富论》的同时也写了一本《道德情操论》,赞美人类的同情心和道德,从而引出了所谓的“斯密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770年到1870年左右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地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的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这乃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斗争。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所谓的新政,那将是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那将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民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1932年胡佛的竞选总统演说


材料三
《社会保障法》(1935年8月)
第1节 为使每州能在该州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孤苦老人提供财政资金,特批准拨予截至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4975万美元,并批准拨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一笔足以执行本章目的之款项。
第301节 为资助各州实施失业补助法,特准许拨予截至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400万美元,并拨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4900万美元……
第401节 为使各州能在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贫苦的儿童提供财政补助,特此批准拨予截至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2475万美元,并批准拨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一笔足以执行本章目的之款项。
第501节 为使各州能在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妇幼保健设施,特准从截至于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起,拨予每一会计年度380万美元。

——黄德禄等选译《世界史资料丛刊:1917-1939年的美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时市场经济制度的缺陷。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三在市场经济制度问题上看法的不同及其后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斯密问题”的理解。

9 . 分配问题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分配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

——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

材料二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表2)

表2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

年份产量收购收购量占产量(%)
1958200005876.029.4
1959170006740.539.7
1960143505105.0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

材料三20世纪到福利制度黄金时期的70年代,英国福利开支增长了2.7倍,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4%上升到29.4%,1983年,增至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38.2%。

——王振华《重塑英国: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分配方式存在什么共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相似背景。列举后来两国为改变这种状况所采取的措施。

(2)概括材料三中西方国家在分配领域的举措。结合史实分析其背景,并予以简要评价。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分配制度的认识。

2016-12-12更新 | 45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年下学期检测历史人民版必修II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试题
10 . 正确处理富民与强国的关系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
材料二
(唐太宗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邱肆贸易者,罢(取缔)之。(《唐会要》卷86)
材料三
清末“新政”较之洋务运动更能体现学习西方的决心与实效,更具有社会转型的色彩。其计划不可谓不庞大,改革的速度也不可谓不快,但练新军也好,办实业也好,兴学堂、派留学也好,还有各地办警政、地方自治、各类调查与选举,样样需费,而且非有巨额投入不可。对于连支付赔款与借款都不堪重负的清皇朝来说,经费问题就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四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这一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二战以后吗“福利国家”在西欧日渐完美,在很大程度上起了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这样的“福利国家”必然占用相当大的财政预算,而人民对福利政策不仅已经习惯,而且不嫌其多,只嫌其少。至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病已明显化。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地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高新科技的投入。(摘编自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1.材料一蕴含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吏治存在什么问题,政府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三对新政的认识,指出清政府推行新政的目标及其面临的实际困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福利国家”日渐完善的主客观条件,并揭示“福利国家”遇到的难题。
3.依托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就富民与强国的关系问题谈谈你的主张,并举出史实论证你的观点。
2016-11-18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