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摘编自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为了获得足够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产品,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和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就要对农副产品实行贸易垄断即统购派购的制度。为了确保在低价统购派购的条件下农民仍然能把资源投入到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农产品生产中,就要求作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使国家能够以行政力量直接控制农业的生产。按照这种逻辑,实行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之后,(1953年)农业集体化运动随之开始并不断加速……

——林毅夫等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材料三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据根材料二,说明国家对农业进行的“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主要指什么?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你对福利制度改革的认识。

2016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材料三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5080200
儿童津贴13.013.013.0
其他津贴50.130.10
纳税0-7.9-43.8
国民保险-4.5-7.2-18.0
实际收入108.6108.0151.2

——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四(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主要的社会福利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变迁对我国有何启示。

2017-11-22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同步君 人教版 必修2 第6单元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B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用童工。

——摘编自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二二次大战后,西欧各国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纷纷建立起“福利国家”。各国实行的社会保障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社会保障,对年老、患病、失业者提供补助。这是社会保障的最基本内容。二是社会救济,对贫困者提供各方面的援助。三是社会工作,对教育等社会事业提供支持。居民得到这三方面的保障,或如一些人所说,得到“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基本上解除了对温饱问题的担忧,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它的取得是同新技术革命的开展、生产发展、物资丰富分不开的。

——徐天新、梁志明主编《世界通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以上材料,你怎样认识和评价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

2018-04-0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 . 课堂小讨论:我看福利制度(片段)

出示材料:对于一个正常的德国公民来说,他失业后的18个月内,每月可从政府那里领取1000马克的救济金。这笔钱虽然不多,但足够他支付房费、水电开支、食物和外出度假的汽油费,还能去观看拜仁队的比赛,生病的费用另算。于是很多德国人在下岗后不愿立刻找工作,宁愿在家享受政府的救济,成为国家巨大的负担。连现今的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都感慨万千地说,德国人的生活有些优越得过头了。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怎样认识和评价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从社会公正的立场出发,就如何建立有效福利制度的同时,兼顾公平和效率,趋利避害,谈谈自己的看法。

2018-03-2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材料三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是如何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的?
(3)材料三为什么政府减少了福利投入?

6 . 民生问题自古有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方式不尽相同。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933年起,美国各种名目的以工代赈计划纷纷出台。通过政府开支,大规模兴建公共设施使大批失业者重新就业。民间保土队吸取劳动力最多时达五百万人次,大部分是年轻男人和退伍军人。他们在山林中呼吸着新鲜空气,让阳光烤晒着肌肤,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重新获得“自我负责”的能力。施莱辛格写道:“(通过劳动,)他们肌肉结实了,体重增加了,自尊也回来了。”另一项解决大批失业人口就业问题的工程是田纳西流域的水利工程。工程共花费一千二百亿小时的劳力,相当于全中国的人口去服务三天。

——谢炎《美国人个人主义价值观在新政中的体现》

材料二: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拨款给贫困者以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带来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是如何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有何积极作用?

2018-02-2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课时训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国煤的消耗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工业城市煤烟滚滚,烟雾弥漫。大批工人进入工厂工作,很多棉纺织厂内混合着令人窒息的热蒸汽和煤气毒臭,还有大量飞絮尘埃。为了取得高额利润,精于算计的资本家开始违背道德的约束,排斥男工,大量雇用女工和童工,支付较低的工资。一般工人的住房条件更差,又污秽又缺少家具。这一时期欧洲各城市出现了资产阶级居住区和工人居住区的区别,简称为“豪华的西区和贫困的东区”。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据王斯德《世界通史》等

材料二从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特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

——摘编白李琼《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期的欧洲出现了那些严重的社会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2018-01-22更新 | 58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百日冲刺系列(艺体生)必修二 经济史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