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的出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福利国家”。1945年英国陆续颁布了“国民保险法”、“国民工伤保险法”、“国民卫生保健服务法”“国民救济法”。这些法案使英国基本上建成了一套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一般有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补助。社会保险主要包括退休、医疗、失业、工伤事故保险等。社会福利补助主要由政府财政拨款,给低收入或无收入者以一定的经济补助,以保障他们必需的物资生活条件和一定的社会生活享受。例如医疗保健服务、国民免费教育、交通补助、住房补助、儿童营养补助、单亲家庭补助与多子女补助等。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税收和各种地方税收。……社会福利开支已经占各国财政收入的1/2到2/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

—摘自姜霁青《当代西方“福利国家”政策析评》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代西方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24年不工作却活得滋润

据10月9日《泰晤士报》和法国《解放报》报道,法国44岁男子提尔里24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但他却靠着政府的福利救济一直过着神仙般的滋润生活。令人惊讶的是,“超级懒虫”提尔里日前竟不知羞耻地出版自传《我,职业求职者提尔里·F》(2006年出版,下图),披露他的“懒虫秘诀”。此书刚一出版立即成为畅销书,并在法国引发争议。

(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福利只是养懒汉,中国不应建设成福利国家”,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观点明确,并予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如何全面评价战后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

2018-07-1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四川省攀枝花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2 . 材料一“春耕、夏耕、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地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光秃秃的样子),而百姓有余材也。”

一一《荀子·王制》


“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一一《老子》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之,水积则鱼聚,木茂则鸟集

———《淮南子·说山训》


“诸部内有旱、涝、霜、雹、虫、蝗为害之处,主司应言不言,及妄言者,杖七十……诸弃毁官私器物及毁伐树木,庄稼者,准盗论。”

———《唐律疏议·杂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传统思想中蕴含的环保思想
材料二1854年,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1866年,霍乱第四次爆发。如果说霍乱的爆发是水污染的原因,那么,各种烟气、热气和毒气也直接带来了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据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

——据梅雪芹《历史学与环境问题研究》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
材料四近代工业革命200年来……谁该承担主要责任就不言自明。无视历史责任……是毫无道理的。发达国家如今已经过上富裕生活,但仍维持着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且大多属于消费型排放;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排放主要是生存排放和国际转移排放。

——据温家宝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责任”和“国际转移排放”的角度,简要说明发达国家在改善全球环境方而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的原因。
2017-02-28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七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部分)不同周期平均年失业率(%)

美国英国德国(西德)
1891~1907年91.72.2
1908~1914年114.63.1
1915~1921年103.22.6
1922~1932年1513.716.3
1933~1939年3114.612
1950~1959年4.31.25
1960~1969年4.62.00.8
1970~1979年7.45.32.5
1980~1988年8.510.38.1

资料来源:柯斯津:《劳动经济学》,工人出版社1956年版第30页;《基础经济理论探索》,1989年第5期,第2-5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二战后初期英国失业率状况的主要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导致20世纪30年代、70年代欧美国家失业率增加的各自原因及应对措施。

(3)综上,谈谈国家应如何有效应对失业问题。

2018-03-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克服专制王权”的措施,并用史实说明“克服专制王权”是促进英国经济“继续前进”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二战后“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何具体成果体现?

5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1930-193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措施
19305 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
1931英国制订紧急关税法,对棉纱和棉纺织品征收50%的重税
19319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
193112日本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
1932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 关税
19334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

——据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标志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它包括社会保险、公共援助、社会服务、老年伤残保险、医疗补助和孕、残儿童补助等六个方面,对于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社会保障制度一度曾经功勋卓著:这项制度设置在不平等的雇佣结构中添加了调和剂,使社会阶级阶层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冲,从而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衰退、社会风险增加等趋势下,曾经的盛景渐渐消损,从而引起了西方学术界新的思考。

——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主要措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指出其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017-10-1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化大工业及城市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国家事务千头万绪,必须加强政治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

——程西筠《从恩赐官职到择优录取》


材料二 1878年英国实行“工厂与工场法”,限定了工人的最高工作时间。1897年英国制定工人赔偿法。1908年英国制定关于老年津贴的法律。1911年英国制定了“国民保险法”。

——丹尼斯·谢尔曼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下图是《欧洲人对帝国主义的一个幻象》,它揭示了西方人对于帝国主义的理想化看法。图中一位白人修女教乌干达女孩怎样使用缝纫机。画面明确地将虔诚的、美丽的欧洲妇女和谦卑、举止端方的孩子们进行对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官制度改革的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劳工福利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
7 . 古今中外的政权都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只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社文摘〉

材料二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的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   


材料四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福利社会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保障制度的具体做法。并指出田纳西等工程兴办的历史意义。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体系的认识。
2017-08-14更新 | 78次组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男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瀑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二: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怜恤,坐视其饿等流离,暴露如荞,……又纵食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变迭起,各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100余次,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试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在哪些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各举一条相关内容。

(3)根据材料四,说明美英两国社会福利改革各处于什么发展水平,归纳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017-12-1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四章第十一课太平天国运动同步练习
9 . 亚当·斯密一贯倡导:人类的利己行为可以通过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达到人类整体的福利。就是这个亚当·斯密,在写作《国富论》的同时也写了一本《道德情操论》,赞美人类的同情心和道德,从而引出了所谓的“斯密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770年到1870年左右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地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的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这乃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斗争。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所谓的新政,那将是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那将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民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1932年胡佛的竞选总统演说


材料三
《社会保障法》(1935年8月)
第1节 为使每州能在该州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孤苦老人提供财政资金,特批准拨予截至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4975万美元,并批准拨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一笔足以执行本章目的之款项。
第301节 为资助各州实施失业补助法,特准许拨予截至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400万美元,并拨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4900万美元……
第401节 为使各州能在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贫苦的儿童提供财政补助,特此批准拨予截至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2475万美元,并批准拨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一笔足以执行本章目的之款项。
第501节 为使各州能在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妇幼保健设施,特准从截至于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起,拨予每一会计年度380万美元。

——黄德禄等选译《世界史资料丛刊:1917-1939年的美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时市场经济制度的缺陷。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三在市场经济制度问题上看法的不同及其后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斯密问题”的理解。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当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这样从工场手工业和小生产向大工业过渡,并且这个过渡还由于情况极其顺利而加速的时期,多半也就是“住宅缺乏”的时期。一方面,大批农村工人突然被吸引到发展为工业中心的大城市里来;另一方面,这些旧城市的布局已经不适合新的大工业的条件和与此相应的交通。正当工人成群涌入城市的时候,工人住宅却在大批拆除。于是就突然出现了工人以及以工人为主顾的小商人和小手工业者的住宅缺乏现象。在一开始就作为工业中心而产生的城市中,这种住宅缺乏现象几乎不存在。例如曼彻斯特、布莱得弗德、巴门-爱北斐特就是这样。相反,在伦敦、巴黎、柏林和维也纳这些地方,住房短缺曾经具有急性发作的形式,且现在多半还像慢性病似地继续存在着。

—摘编自恩格斯《论住宅问题》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住房缺乏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18-07-1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学年度考试历史科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