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二战后,日本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到20世纪 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回顾这段历史,日本政府将其称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风雨35年”。 从战后的国际形势来看,所谓的“机遇”应该是指(     
A.在冷战背景下,日本成为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
B.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欧洲重建
C.在中朝相继独立后,反共阵营的日本幸免战后的赔偿责任
D.在两极格局下,美国扶植日本以抗衡社会主义国家
2 .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各国都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与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而是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党内以斯大林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年年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回答党内对新经济政策产生分歧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材料二   南斯拉夫最早进行改革,经过多年实践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提出改革的《行动纲领》,主张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自此以后。

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外历史纲要》(下)


(2)根据材料二概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出现过哪些模式?

材料三   战后,杜鲁门政府提出了“公平施政”的纲领期间最重要的一项立法是1946年通过的“就业法”。这项法令责令联邦政府负责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以避免再次出现3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那种大规模的失业。19465月,戴高乐临时政府正式颁布大规模实行国有化的法令。煤炭、运输、电力、保险公司和包括法兰西在内的大银行都实行国有化……除了国有化之外,法国按照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某些保障,此项费用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这些法令和措施对于防止最坏形式的贫困和社会动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世界现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美国与法国在经济政策上有何主要不同?并指出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重要特征。
(4)纵观不同时期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021-07-2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中期,美国人发明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诞生。为了将日本变为“遏制共产主义的防波堤”,美国在50年代中后期积极向日本转移先进技术。五六十年代,日本颁布文件扶持半导体产业发展。70年代后期,日本最大的五家计算机公司与通产省的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组成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组合”。从此时起,日本集成电路产业迅猛发展,以半导体芯片为核心的电子产品深受美国消费者欢迎,沉重打击了美国的电子产业。1986年,日本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半导体生产国。随后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先后两次与美国签订半导体协议。通过协议,美国剥夺了日本半导体存储器生产经营的自由,同时规定美国半导体产品在日本的市场份额提升一倍。1993年,美国在世界半导体市场占有率方面重新夺魁,还强化了微处理器等高附加价值尖端产品的优势。而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半导体市场被评价为“不再重要。

——据冯昭奎《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与日美贸易摩擦》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半导体产业崛起的原因,并分析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组成“巴黎统筹协会”对我国所需的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封锁禁运。1956年我国将半导体作为急需发展的最新技术列入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此后,北京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校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土生土长”的半导体人才。1958年,我国第一枚晶体管试制成功。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依靠自身的力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半导体工业体系。但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我国半导体企业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普遍缺乏市场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世界半导体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区,世界大型半导体公司均在中国布局。经过数十年努カ,我国半导体产业取得了很大进展,逐渐引起美国的不满,中美半导体领域的贸易摩擦不断。

——据王龙兴《集成电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二)中国第成电路的发展历史》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日本相比,中国应对中美半导体领域贸易摩擦的有利条件。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5是1929-1979年美国总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变化示意图


——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统计数据整理

材料二   1934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罗斯福政府提交的《互惠贸易协定法案》。该法案授权总统对外谈判缔结互惠贸易协定,并可根据协定修改关税税率,上下幅度可达50%。1934年到1939年,美国先后与28个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该法律(《互惠贸易协定法》)最初有效期为3年,以后延长了11次,直至1962年才失效。

——据金卫星《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探析》


(1)指出第一波峰期形成时世界经济面临的形势,并说明1934年关税税率调整的意义。
(2)结合第二波峰期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互惠贸易协定法》失效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随着历史的发展,世界历史中心也在不断发生变动;影响成为世界中心的因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我们说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历史的“中心”时,意味着它处于历史领先或主导的地位。

——林甘泉《从“欧洲中心论”到“中国中心论”》

材料二   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

材料三、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如果说14世纪的意大利和18世纪的法国是“历史的‘中心’”,结合材料一请指出其立足哪个领域得出的结论?并指出在该领域从“14世纪的意大利”到“18世纪的法国”反封建的方式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变化的经济和文化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以18-20世纪的史实加以论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的原因。
2020-04-3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的约克郡有27%以上的人过着“基本贫困或亚贫困”的生活。19世纪80年代后.雇佣工人的生活标准也许有了提高,但人口中有相当比例的人仍然过着“贫困”的生活,处于经济灾难的边缘。

——摘编自西博姆郎特里《贫困城市生活研究》

材料二   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社会主义工业世界所面临的问题和资本主义工业世界有本质上的区别。它并非出于社会主义制度自身所固有的不可解救的矛盾,而是历史遗留下的非短期所能克服的困难:一是工业化起步晚、水平低;二是历史传统负担重,经济和政治体制不健全,不能适应现代工业化的要求。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后世资本主义政府的解决方法。
(2)材料二中所说的“缺点和错误”具体指什么?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新时期以我国是如何应对工业化所遇困难的?
2020-04-2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任务: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了;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了.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部分指标增长情况(单位:%)

年份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GDP增长12.714.29.69.210.3
财政收入22.532.419.511.72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12.28.49.87.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49.58.08.510.9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取得的成就;并指出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空前发展,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50年代为4.0%,60年代为5.0%.1970年与1950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增加了1.24倍。究其原因,首先是世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深刻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大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第二,二战期间的资本积累;第三,政府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调节经济和实行一些社会经济改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及其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进入70年代后,为什么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对西欧发号施令。
(4)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不同国家在二战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性.
2019-08-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国产业复兴法.1933年6月16日.节录)第1节……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要清除妨害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自由流通、势将减少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额的障碍……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提高购买力以增加工农业产品的消费量……

——选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1)概括材料一中美国复兴经济的措施。

材料二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为了挽回英国经济衰落的颓势,重新振兴英国经济,一个重要政策就是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到1991年时,英国已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公共部门转制为私营部门,有65万名工人从国有企业转到私营企业工作,其中有90%的人成为了股份持有者;与1979年相比,英国的股份持有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已从7%上升到20%,国有经济部门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则从9%下降到不足5%。

——《经济研究参考》2015第25期第9页

(2)材料二表明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英国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经济体制的特点。

材料三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在A点出现高峰的原因及对企业的影响。

材料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4)据材料四指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内容和目标

(5)综上,谈谈你对经济改革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