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各国为了防止30年代那样的大危机重演,美国为了加强军备,西欧各国和日本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使经济现代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生产高度社会化同私人垄断占有形式这一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加广泛和持续地发展起来。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她一改以往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重振英国经济。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通过改革,英国通货膨胀率1988年降至4%。1987年度起,英国的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材料三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主义”产生的背景,归纳撒切尔夫人在经济领域调整的措施,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实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正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材料三   1979年撒切尔夫人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摒弃凯恩斯主义进而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副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以滞胀经济为特征的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减少国家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职能,缩小工会组织对经济事务的影响,减轻公司和私人的税收负担,削减政府过于庞大的公共开支。

——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是如何实践凯恩斯主义理论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做了哪些改革。其有何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2-06-09更新 | 10112次组卷 | 53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2022-08-11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5080200
儿童津贴13.013.013.0
其他津贴50.130.10
纳税0—7.9—43.8
国民保险—4.5—7.2—18.0
实际收入108.6108.0151.2

——(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2019-06-1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2019学年试题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果继续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上述两难命题可以反映
A.胡佛政府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败
B.罗斯福新政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C.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在苏联的具体表现
D.英国撒切尔新政府改革福利制度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面对满目疮痍的法国经济和社会状况,戴高乐政府选择了一条与西德自由经济政策不同的道路。他试图通过国有化、结构改革以及经济计划,使国家有效地干预国民经济活动恢复生产,稳定社会。戴高乐表示,“国家的最高使命在昨天是作战,而今天是生产。今天和任何时候都一样,使国家强盛是政府的责任,而国家今天能否强盛取决于经济。……这便是我的政府采取国有化、国家监督和现代化措施的主要动机。”

1946年法国宪法宣布“所有一切已经具有和将要具有为全民服务或事实上具有和将要具有垄断性质的财富和企业必须全部成为全社会的财产。”此后,法国国有经济继续向其他行业和领域渗透,创建了大量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控股公司和公私合营企业等。在西方国家中,法国的宏观调控范围更广,程度更深,指导更有力。从1947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法国政府先后实施了11个经济发展计划。当时,法国重点发展的汽车、航空、通讯、原子能等产业,都是国有企业唱主角,它们的规模和实力,在国际上都居领先地位。法国的国有企业大多组建成集团,中央政府只管理总公司,分公司由各集团自行运营,以提高管理效率。

——摘编自唐逸如《法国二战后国有化浪潮解密》

材料二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凡属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和足以操纵国计民生的事业,均应由国家统一经营。”1951年,国家开始实行棉纱统购;1953年10月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计划供应;以后统购统销扩大到粮、棉、食油、糖、烟、茶、生猪、桐油、木材等农副产品。……实际上是通过工农产品间的价格“剪刀差”为工业生产汲取了大量的农业剩余。

——摘编自王橙宇《60年中国经济曲折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法国经济“国有化浪潮”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中国的统购统销政策,并指出中法两国经济建设的不同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二战后,日本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到20世纪 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回顾这段历史,日本政府将其称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风雨35年”。 从战后的国际形势来看,所谓的“机遇”应该是指(     
A.在冷战背景下,日本成为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
B.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欧洲重建
C.在中朝相继独立后,反共阵营的日本幸免战后的赔偿责任
D.在两极格局下,美国扶植日本以抗衡社会主义国家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法国政府对宏观经济实行全面统制管理,国家通过财政和国有企业直接参与再生产过程,并减低税收、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和推行福利政策,制定和实施了两个“现代化与装备计划”。19486月,法国正式加入马歇尔计划,这为法国在战后重建基础部门解决了需要大量资本的难题。到1949年,法国基本上恢复了国民经济。从1950年起,法国经济开始复苏。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后,法国和共同体成员国间的贸易剧增。1959~1974年的15年间,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高达5.7%,在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日本。

——摘编自王奕苹《浅析二战后法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承认非公有经济的客观存在,统筹兼顾五种经济成分,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同时,协调劳资关系,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生产经营的困难,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到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生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各经济成分发展的政策措施,党和政府在强调统一介绍和稳定就业的同时,进行多样化就业、失业的管理,确定了除失业保险外,老年、工伤、生育、遗属等基本保险项目,建立起劳动保险制度。

——摘编自宋玉军《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就业政策的调整与应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法国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法国经济发展的异同。
10 . 下表是19世纪中期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工业增加值占比(即工业增加值占本国GDP的比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期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工业增加值占比(单位:%)


——摘编自徐毅、巴斯·范鲁文《中国工业的长期表现及其全球比较:18502012年—以增加值核算为中心》


任意选择其中的两个国家,概括其工业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