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至1973年,日本引进了将近两千项铜铁工业技术,其资金94%是国内筹集的,在此期间,日本钢产量从700多万吨增长到1亿多吨。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因资金紧张,日本制定计划分批、分步骤引进技术。先把重点放在电子、钢铁、机械等重工业部门,虽然这些技术在当时并不都很先进,但对日本来说比较实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引进技术工作从重工业、化学工业等基础技术扩大到电子、合成纤维等一系列新兴工业技术领域。20世纪70年代以后,技术引进延伸到原子能、飞机、宇宙开发等领域。日本善于把外国成功的经验学过来,变成自己的。他们严格地依据自己的“支付能力”和“消化能力”,从实际出发,一切强调经济的合理性。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 43个主要技术领域,日本已经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摘编自马琳《再谈日本的技术引进》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的国防工业、基础工业和科学技术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尖端技术领域汇集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并开展了一些科研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苏联政府也表示愿意在原子能及导弹技术方面给予中国援助。1955年,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做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决定。1958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国防科委,统一领导核武器、导弹武器和常规武器装备的科研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已初具规模,国防科技工业的领导管理体制也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已逐步建设了兵器工业、航空工业、造船工业、军事电子工业以及包括导弹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国防尖端工业;先后组建了导弹、核武器、飞机、舰艇、军用无线电、兵器等研究院,初步建立了比较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摘编自姬文波《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导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日本技术引进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征及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日技术引进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023-01-04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九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正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材料三   1979年撒切尔夫人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摒弃凯恩斯主义进而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副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以滞胀经济为特征的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减少国家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职能,缩小工会组织对经济事务的影响,减轻公司和私人的税收负担,削减政府过于庞大的公共开支。

——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是如何实践凯恩斯主义理论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做了哪些改革。其有何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2-06-09更新 | 10174次组卷 | 5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一)历史试题
4 .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

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独占鳌头,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为56.4%(1948年),美国拥有的外汇黄金储备一度达到资本主义世界总储备的74.6%。凭借经济实力,美国的国防预算超过800亿美元,拥有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在56个国家驻有军队,在国外建立了480多个军事基地。

二战后,苏联扩大了疆域,控制了周边势力范围区域的资源,并以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力量雄踞欧亚大陆,堪与美国平分秋色。通过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第四个五年计划,1950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长了73%。


(1)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二战后初期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材料二   美、欧、日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变化图



(2)观察如图分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对国际关系的主要影响
2021-04-16更新 | 23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材料   二战后,新上台的工党政府对英国国力现状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作为工党政府中的强势人物,在战后英国对外战略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外交大臣贝文曾言,英国已经得到了大部分世界,或者说是最好的一部分,我们想做的就是保住我们已经得到的东西,阻止其他国家从我们手中把它拿走”。他还多次公开声称:“英国不能接受其不是一个大国的事实,也不能接受英国不能继续扮演大国角色的论调。”在1947年,英国外交部出台的一份报告明确提出,“对我们来说,从苏伊士运河到新加坡都是非常重要的地区,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美元利润”;1949年,外交部出台的另一份报告再次指出,“沿着苏联边境线,从奥斯陆到东京的外国重要地区都必须控制在我们之手”“我们应该将这些边缘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摘编自杨永锋《二战后英国国家战略的确立及实现手段》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后英国确立的国家战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国国家战略确立的历史背景。
6 . 阅读材料,完下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四川省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确定企业在增收的基础上可以提取一些利润留成。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使企业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国有企业改革转向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两权分离”。1986年,国务院提出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管自主权。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994年开始试点。到2005年底,52.7%的国家业改制为多元股东的股份制企业,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超过80%。1997年,中共中央提出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的任务,国有经济主要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开始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国有企业量多面广和分散的状况开始得到改变。

——编自陈清泰主编《重塑企业制度:30年企业制度变迁》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进“滞胀”时期。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采纳供给学派的经济主张,开始了以国有企业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改革。英国政府分阶段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实施了私有化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主要措施是,通过企业公开上市、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职工内部持股等方式,分批出售国有企业的股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从政策层面上看,政府通过放松对企业的各种管制,辅之以减税成策,力争给企业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自由竞争,之后,撒切尔对处于自然垄断和公用事业行业的国企,以及亏损严重国有企业进行了私有化的改革,通过私有化的改革,英国的国有企业数量锐减,国有经济大规模收缩,国有经济占英国GDP比重降至6%。

——摘编自赵世萍《美国、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国企改革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进行国企改革的背景,并简要说明英国的国企改革与中国的不同之处。
2019-12-2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政府的工作中心和范围一般囿于政治职能,其对社会和经济进行最小限度的管理。1914〜1939年,英国政府职能逐步发生转变:在经济发展方面,政府通过政策法规和财政税收杠杆来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调控,实施保护性关税,推行“产业合理化”运动,加强对科研的投入和控制;在社会政策方面,政府逐渐承担更多的责任,扩大公共开支,针对国民健康、失业、贫困等问题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政策,且对原有的一些社会政策进行了革新。这些转变推动了一战后英国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二战后英国推行国有化和福利国家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吴绪爱《1914〜1939年英国政府职能转变述评》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得到了空前的加强,政府开始对宏观经济实行全面统制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集中有限资源并对之进行合理使用。从20世纪50年代起,法国着手推行农业机械化,随着法国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农业为工业和其他经济部门开辟了广阔的市场。据统计,1959〜1974年,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高达5.7%,在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日本,超过美国、英国和联邦德国。

——摘编自王奕苹《浅析二战后法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4〜1939年英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法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经济在1950-1973年间比以往任何时候增长都要快,在全世界GDP总额年增长近5%的同时,世界贸易额年增长将近8%。这样的增长影响了所有的地区,美国同其他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西欧和日本)之间的差距缩小了。这个黄金时代反常的有利的经济表现是有原因的。首先,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国际秩序。从1948年起,东西方之间一直有着严重的分裂,然而,这种分裂却加强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调和。其次,这种经济力量也得益于发达国家自觉地推动高水平的需求和就业的国内政策。黄金时代之后,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下降了一半,崛起的亚洲国家在追赶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中取得了重要的进步,然而,非洲的人均收入停滞不前,从黄金时代以来的经济恶化引起警觉。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自拟论题,阐述你对相关时段世界经济发展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5-18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立德虔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麦迪逊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在1950~1973年间比以往任何时候增长都要快。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这个黄金时代反常的有利的经济表现是有原因的。”这里的原因不包括
A.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B.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第三产业发展的促进D.贸易体系法制化的保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