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早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腐败及苏联意识形态工作的失灵还有西方敌对意识形态的冲击和解构等因素,摧毁了民众对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这表明
A.苏联共产党的腐败是苏联解体的根源
B.西方和平演变导致苏联意识形态混乱
C.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失败导致苏联解体
D.意识形态恶化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2021-07-18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变化表

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
农业1950年14.2%24.2%50.7%
1990年2.8%5.1%7.2%
工业1950年34.9%43.2%22.5%
1990年25.8%40.5%33.6%
服务业1950年50.9%32.6%26.8%
1990年71.4%54.4%59.2%

材料二   另一个重要变化是所谓“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新中间阶层”是难以准确定位的社会阶层,主要指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的群体,包括技术管理人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和白领工人。)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如住房、汽车、股票等。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保持在人口比例的25%—30%。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在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下,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自此以后,中国以农村改革委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激发着人们的活力和创造力。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提取其中的主要历史信息,概括提取的历史信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产生原因。并指出这一历史现象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国改革成功与苏联、东欧改革失败的原因。
3 . 赫鲁晓夫时期经济理论讨论十分活跃,特别在商品货币关系等主要问题上,苏联学者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尽管受历史条件的影响,仍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毕竟让人们有可能根据实际已变化了的情况去探索理论和发展理论。由此可见,赫鲁晓夫改革
A.引发了苏联思想大解放B.否定了计划经济模式
C.冲击了斯大林经济理论D.认可了市场经济体制
4 .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所做的总结报告中提到党中央委员会在几次全体会议上已经揭露了农业领导上的严重缺点和错误,并提出要干部们注意减少生产中所花费的劳动。据此可推知,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会
A.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B.取消集体农庄制度
C.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D.放松对农业的控制
5 . 下表是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表中数据反映出
A.苏联经济改革略有成效B.苏联工业化得以实现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新经济体制效果显著
2021-05-24更新 | 605次组卷 | 9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的是
A.赫鲁晓夫B.勃烈日涅夫C.安德罗波夫D.戈尔巴乔夫
2021-05-14更新 | 27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苏联,农业领域的机关管理人员约300万人,超过美国全部农业人口的数量,国有粮仓保管不善,每年有大量粮食霉烂变质;全国一半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没有盈利。苏联把国家投资的27%(美国为5%)、劳动力的20%(美国为3%)用于农业,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苏联集体农庄的农用拖拉机报废率为美国的三倍。材料表明苏联
A.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纲领偏离了轨道B.僵化的体制阻碍了科技成果转化
C.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丧失活力D.农业集体化的经济政策因循守旧
8 . 如表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经济成就。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项目时间数量(单位:卢布)
工业利润总额1965225亿
1970560亿
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1961—19656.1%
1966—19707.7%
A.经济改革取得一定成效B.突破了斯大林体制束缚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在短时期内实现工业化
2021-04-11更新 | 316次组卷 | 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57年,赫鲁晓夫对工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组”,用地方行政命令代替中央命令。改组后,苏联的工业管理体制从部——总管理局——企业,改变为经济行政区——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局。这次改组旨在
A.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B.改变国家管理企业的行政办法
C.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D.推动经济管理的市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苏联1950-1963年的经济数据。由此可知,苏联
A.经济改革未取得重大突破B.扩大企业自主权取得明显成效
C.彻底打破经济体制的束缚D.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改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