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赫鲁晓夫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
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C.巩固斯大林体制的地位D.推动荒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
2 .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当时的苏联
A.促进农业市场化
B.推动农业集体化
C.进行农业改革
D.加快工业建设

3 . 社会主义运动经历过曲折的发展历程,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与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材料二俄罗斯专家格·阿·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18年执政生涯的评价:到这个时期,苏共“二十大”所激发的,而在随后的岁月中被保守主义的灭火队竭力加以扑灭的那股新的热情也逐渐泯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

(1)依据材料一,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的基本态度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相似的局限性。

2018高一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中指出:“改革就意味着坚决果断地破除已形成的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东西,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这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承认了市场对经济调节作用
B.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将增加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
D.开辟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新工业化模式
2018-03-02更新 | 186次组卷 | 9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共青团经济”,即:国家职能部门变成股份公司后,股份大都被领导人瓜分。结果,“国家官员、党的职能人员、共青团积极分子成为最初类型的俄罗斯企业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仍然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B.经济转型滋生腐败现象
C.经济改革直接导致解体
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
2018-02-10更新 | 665次组卷 | 1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北师大长春附属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991年12月,戈尔巴乔夫在宣布苏联解体时发表演讲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已经结束‘冷战’,曾对我国经济、社会意识和道德起破坏作用的军备竞赛和国家极度军国主义化已经停止,世界大战的威胁已经解除。”此时苏联
A.开始否定斯大林模式
B.开创了革命建设新道路
C.已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 . 有的史学家认为: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有一半是失败的,但也说明另一半是成功的。”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斯大林的束缚
B.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模式
C.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 . 苏联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
A.轻工业
B.重工业
C.金融业
D.农业
9 . 1993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难以决断的岁月》一书中写道:“经济方面的改革,如果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方面开始改革,也就是从最有效、最快速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途径进行改革,那就要好得多。”这说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
A.需转变经济管理关系
B.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C.实破口选择不当
D.需要优化经济结构
10 . 1959年,作为经济改革的一部分,赫鲁晓夫在苏联首都莫斯科举行“美国商品展览会”,将百事可乐等美国著名商业品牌引进苏联国内与东欧市场。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A.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开始确立
B.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了合理的经济结构
C.苏联试图加强与美国的经济联系
D.工业化极大地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
2017-11-0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舒兰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