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下表是“1928一1940年苏联部分工、农业产品产量对比表”,据此可知(     
1928年1940年增幅
钢(万吨)425.11831.7326%
煤炭(万吨)355116592.3368%
石油(万吨)11603110168%
棉织品(亿米)26.7839.5448%
谷物(万吨)73301956431%
A.新经济政策初见成效B.“新经济体制”失败
C.斯大林模式隐藏危机D.苏联开始去斯大林化
2023-02-27更新 | 351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2023届高三区域性规模化统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28年后,苏联逐步淡化意识形态的门户之见,主动与西方改善关系。据统计,1931年,美国出口机器设备中的50%出售给苏联,英国机器出口中的70%出售给苏联。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销往苏联,次年则高达50%。这表明当时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工业化发展B.经济危机缓和了美苏之间的矛盾
C.苏联推行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D.苏联已经基本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3 . 世界银行1996年的世界发展报告认为:“1917~1950年间,占世界总人口1/3的国家退出了市场经济舞台,并进行了一场建立另一种经济体制的实验……(这些国家)对生产进行集中控制,并通过国家计划的方式分配所有的资源。”这一“实验”
A.主要受到罗斯福新政实践成功的影响
B.其本质上依然是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C.有利于发达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
D.在中国体现为理性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22-03-25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2022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六)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30年7月,苏联政府成立外宾商店,外宾商店最早是作为莫斯科贸易公司的办事处出现的,起初面向外国人,以换取外汇。1931年6月起,允许苏联公民进行交易,苏联利用贩取的贵金属和外汇,进口了大量的设备和原料。由此可知,外宾商店的成立
A.为国家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B.适应了这一时期苏联工业化建设需要
C.促进了苏联公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D.说明政府充分利用市场发展国家经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苏联将积累率从1925年的9.7%高到1928年的20.8%,消费基金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则由1925年的90.3%为1928年的79.2%,苏联这一调整意在
A.确立计划经济体制B.为工业建设积累资金C.应对世界经济危机D.推动农业集体化进程
6 . 《新全球史》中提到,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工业化,首先重视重工业的生产,然后才是消费品的生产,这意味着推迟了公民对工业化感到满意的时间。如人们获得诸如冰箱、收音机和汽车等消费品之前,政府建设了钢铁工厂和水力发电站。材料主要说明斯大林模式
A.开创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B.消弥了人民对消费品的迫切需求
C.设定的生产目标符合了当时的国情D.是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的工业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32年底,苏联开始实行身份证制度。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民以及市镇、中心区、新建筑工地、国营农场等地的工人,农村的居民(集体农庄庄员)则拿不到身份证,而没有身份证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到,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该制度反映了苏联
A.工业化暴露出一些问题B.城市化出现了严重危机
C.试图建立城乡二元体制D.探索国家治理的新途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3~1934年,苏联农民的小麦交售给国家的价格为每公斤3.2到9.4戈比;通过国家商业渠道销售的面粉每公斤零售价格最高约是400到500戈比。这说明当时苏联
A.集全部力量保障前线的胜利B.为迅速发展商品经济创造条件
C.把提高农民积极性放在首位D.举全国之力汇聚发展工业资金
9 . 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合作社已成长为联合了数百万农户的强大机体,要通过合作社把小农经济引上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流通过程,同时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通过生产本身的改组和联合,把个体的分散的生产单位改造成以新的技术(电气化等)为基础的大规模的公有化经济。由此可见当时苏联
A.准备废除新经济政策B.准备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C.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10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认为一个部门的新增投资,不仅会使该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追加新投资获得新收入,致使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若干倍于最初那笔投资。他进一步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与宏观调控经济的必要性,认为增加政府支出,以公共投资的增量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并把经济运行中的“漏出”或“呆滞”的财富重新用于生产和消费,以宏观指导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30年代中、苏经济发展为例,评析凯恩斯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