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下表为俄国(苏联)不同时期谷物生产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农业集体化(     
1913年1928年1940年
谷物播种面积(万公顷)10460922011050
谷物产量(万吨)860372809564
谷物单产(公担/公顷)8.27.98.6
谷物收购量(万吨)167010803640
每个农业劳动力供养人数(人)3.25.3

A.遭到了农民的极力反对B.降低了苏联的商品粮率
C.有力支持了工业化进程D.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2023-05-07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临考押题卷(A)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苏联的一五计划期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第聂伯水电站以及三个主要钢铁厂等大型项目都引进了美国、德国的设备和技术,并高薪聘请外国专家和技工。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为其提供了机会
B.苏联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C.美苏因法西斯势力的威胁逐渐走向同盟
D.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是其根本保障
2023-04-08更新 | 574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出“(我们必须)给农民提供他们所迫切需要的机器和工具,大规模地投资电气化和灌溉工程来满足农业的需求”;1927年,在联共(布)十五大上,斯大林提出“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如果不这样,“就不能真正推进集约耕作和农业机械化”由此可见,斯大林提出农业集体化方针是(     
A.新经济政策的巩固与延续B.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政策依据
C.余粮收集制的调整与充实D.对列宁电气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23-02-28更新 | 435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23·安徽蚌埠·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前苏联1950—1979年间大学生总数增加31倍,其中“电子技术”、“电子仪器制造和自动化装置”等专业的学生增加 236倍,而化工专业的招生从1966年的28万人减到1975年的193万人,轻工和食品工业的某些专业也相继减少。这说明此时期的苏联(     
A.工业化发展模式引领着人才培养B.在教育领域中逐渐打破斯大林模式
C.招生调整受“战略防御计划”影响D.始终把尖端科技人才培养放在首位
2023-02-14更新 | 252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2世界现代史(选择题)-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项汇编(统编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福建·一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生产技术水平迅速提升,但人才缺乏。1935年,斯大林在一次讲话中强调: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能够而且一定会创造出奇迹来。青年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斯大林的号召,认真钻研新技术,在个小时内采掘102吨煤,超过定额的13倍,创造了新纪录。在斯达汉诺夫的带动下全国各行各业都展开了赶超斯达汉诺夫的群众性生产劳动竞赛活动,涌现出众多模范人物。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人民更加广泛地开展这一运动,为前线战士提供了大量物资战后初期,斯达汉诺夫运动更是推动苏联在废墟中迅速重建。

——摘编自姜天明《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及其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吴满有运动和赵占魁运动标志着斯达汉诺夫运动在中国的落地。新中国成立后,“劳动光荣”“人人平等”的新观念,使劳动人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尊重和尊严。1950年9月,“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464位代表参加了大会。他们是革命功臣、护厂英雄、生能手,很多人在根据地时期就是先进典型,如吴运铎、李顺达、马六孩等,他们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1956年4月,新中国第二届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4703位先进个人获奖。此次褒奖的对象是国民经济恢复和过渡时期的先进典型,有来自企业产一线的优秀工人孟泰、赵梦桃,来自文化教育界的优秀知识分子钱学森、张光等。

——摘编自姚力《从劳模表彰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建立之初召开劳模表彰大会的原因。
(3)综上,指出中苏两国劳模运动的共同价值。
2023-02-02更新 | 302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并不是帝国的丧钟,它为新帝国的开启提供了可能。日本被承认为主要的帝国行为体,不断打破帝国扩张的界限,但在东南亚引发了与欧洲帝国和美国的冲突;德国则因对被排除在世界帝国之外感到不满,进而建立了纳粹政权领导的第三帝国,在没有他国强加约束的情况下公然要求加入帝国主义阵营;美国也在推动建立新国际秩序后发展了一套权力运作的机制,其全球野心使其走上了与日本和德国碰撞的道路。特定帝国的崛起,导致二战遭致了一战所未曾带来的帝国生存危机。

——摘编自(美)简·伯班克、弗雷德里克·库珀《世界帝国史:权力与差异政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世界近现代某一个“帝国”的发展道路,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所选“帝国”不得与材料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2023-01-10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C.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2022-11-16更新 | 223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20世纪30年代初,在西方各国陷入经济危机之时,苏联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到1932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产量已经上升为世界第二。《青年参考》在总结那个时期苏联的对内对外政策时,挖掘出了苏联在全球经济大萧条时崛起的秘密。据此可知
A.经济危机促使苏联工业崛起B.苏联善于把握契机发展经济
C.苏联认识到宏观调控的作用D.苏联的经济成就被杂志夸大
9 . 1958年,美国学者在调查苏联人民的生活状况时指出,苏联人民对土豆的需求量最大,60%的人不买水果,25%的人不买生菜或其他蔬菜,肉、蛋、牛奶的消耗更低。这体现了
A.苏联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B.当时苏联在与美国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
C.苏联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的发展
D.经济大危机造成了苏联经济结构的失衡
2022·山东泰安·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苏联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大力推进科学教直事业的发展。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239亿卢布,占国家全部预算开支19.9%,相当于工业拨款的一半以上。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文化建设方面投资已达1078亿卢布,1937年其占国家预算支出的比重提高到了29.1%,已经超过了工业的预算拨款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
A.发展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强国B.落实经济与文化同时并举的方针
C.加紧培养工业化急需的各类人才D.大力宣传苏联发展模式的优越性
2022-04-28更新 | 360次组卷 | 8卷引用:终极押题2022年高考历史终极押题卷(新高考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