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因为“(苏联)共产党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折腾,党就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至此,能够抵抗国家离心力的凝聚力量已丧失殆尽”。这里使苏联共产党“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是因为戈尔巴乔夫
A.经济改革成效不佳
B.签署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C.主动放弃与美争霸
D.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
2019-06-1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 . 1990年,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大国已经落到了满世界乞讨购粮款的地步。按戈尔巴乔夫的说法:“苏维埃事业失败在于奋斗几十年后才发现,我们仅仅是一个拥有很多原子弹的第三世界国家。”这揭示出苏联
A.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
B.国防建设的显著成效
C.社会经济的严重落后
D.重工业建设高度发达
2019-06-11更新 | 983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9年10月22日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 .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1988年国家分配工业投资时,资金的90%还是投入了重工业(包括军工业),剩下的10%分别投入到轻工业及农业”。据此可知,戈尔巴乔夫这一做法
A.打破旧的经济体制
B.延续传统产业发展观念
C.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D.缓解了食品短缺的危机
4 . 该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
社会总产值4.23.31.8—2
国民收入4.33.21.O—4
劳动生产率3.33.12.1—3

A.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破坏
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
C.苏联解体使经济出现倒退
D.勃列日涅夫改革后期僵化
5 . 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粮食产量一直在2亿吨左右徘徊,1984—1986年,农产品平均产量增长速度为2.6%,而1987—1989年下降为1.5%。1986—1989年,进口粮食1.37亿吨,年均进口量为3430万吨。材料表明(  )
A.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B.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延续
C.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未达预期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
2019-01-30更新 | 343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8 . “二战”后亚洲部分国家经济腾飞和东欧剧变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大的启示是
A.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要保持稳定
C.要结合本国国情有原则地进行改革D.要重视科教兴国
9 . 有学者这样描写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了,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中的“他”应是( )
A.斯大林B.戈尔巴乔夫C.赫鲁晓夫D.勃列日涅夫
2019-01-30更新 | 442次组卷 | 34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
10 . 从1985年3月到1990年10月,短短五年多的时间,苏共中央曾先后推出12套经济改革计划,……1990年2月出台“400天计划”,5月又出台“5年计划”,8月又随即出台“500天计划”,改革计划的混乱使地方层面根本无法落实。由此可见,戈尔巴乔夫改革
A.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B.把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C.使苏联社会陷入失控
D.具有盲目随意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