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美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认为,现在中美经济已走入“共生时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观点的提出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大背景是
A.多极化格局完全形成B.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C.“铁幕”演说正式发表D.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全球多边市场”“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规范经济行为和经济运行的“多边的、统一的全球规则”。经济全球化涵盖了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和金融全球化三方面的内容,三者相互依存、互为发展。贸易自由化和生产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贸易自由化的最终目标是使各国贸易中的关税降至零,这意味着跨国公司的产品和零部件可以在成本最低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将国际分工推向极致,这就为生产国际化创造了条件。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金融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国际化和全球贸易商品技术的交流,促使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更趋合理。

——摘编自吴念鲁、杨海平《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思辨》

材料二   过去中国人一直认为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许多人乐观地强调了机遇的一面。现在看来,中国从全球化中获得机遇确实不假。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确实是全球经济的受益者,但随着全面进入全球经济,中国面对的挑战超过机遇,这主要是由全球经济的本质决定的。过去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正确来说是国际经济)的深度与广度毕竟有限,“尝到”的主要是“甜头”,但现在与今后不可能继续如此,因为中国与全球经济的关系已经变得复杂起来,与机遇相比,挑战更大,与“甜头”相比,“苦涩”不可能不出现。

——摘编自庞中英《中国与全球经济——写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加速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受到挑战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 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犹豫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制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实际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019-01-30更新 | 1820次组卷 | 18卷引用: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经济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三 有专家指出: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请回答: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有序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30年来引领中国人民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三个历史节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