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际商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材料二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材料三1989年11月,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加拿大及当时的东盟六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合组织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这一组织正式成立。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规则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哪些特点?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背景是什么?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有何现实意义?
2015-11-1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20年11月15日,在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日、韩、东盟10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15国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球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这
A.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B.实现世界经济中心转向亚太
C.标志着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确立D.有利于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3 . 冷战后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对民族国家产生很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家主权面临限制的问题日益突出。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及一些地区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越来越大,各民族国家在申请加入或想得到援助时,就不得不接受其苛刻的条件。面对急于摆脱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动辄以阻碍资金和技术的流入为要挟,迫使东道国政府为其在当地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创造便利。当前新的有生命力的技术大多被主要的工业化国家掌握,技术侵略、技术殖民、技术霸权等政治欺压现象也会相应而生。

材料二   全球经济一体化把世界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必然使跨越国界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全球性问题不是某一国家所能单独应付、处置和解决的,而必须要依靠全球性的努力。各主权国家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合作,协调政策立场,采取共同对策,才能取得共同繁荣和发展。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中,为了保障经济的良性运行和有效地调解国际经济冲突,各国的经济活动必须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条约、协定和惯例行动,于是各国在自愿基础上自主地让渡和限制部分主权成为必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戴轶《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矛盾析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民族国家面临的问题及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应对“全球性问题”的主要观点及举措。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给民族国家的启示。
2019-12-08更新 | 176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65年,西班牙人乌尔达内塔开辟马尼拉帆船航线,从美洲到亚洲实现了直航。自菲律宾甲米地港启航,利用东南季风,向北航至北纬38-409,再利用西风向东航行,至北美洲阿卡普科港,然后大帆船驶向秘鲁卡亚俄港口,史称“太平洋丝绸之路”。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在太平洋建立循环贸易体系。中国船把丝绸、瓷器、工艺品运到马尼拉,西班牙船把中国货转运到阿卡普科,然后,西班牙大帆船再把美洲的白银运到马尼拉,换取中国的商品,如此循环。

——摘编自刘文龙《马尼拉帆船贸易——太平洋丝绸之路》等

材料二 2008年以来,全球化遢到重大挑战,许多国家主张反对自由贸易、反对经济全球化、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2013年中国开始倡议的“一带一路”,是为推动世界复苏、优化全球经济治理、重建世界交往理性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开启了全球化30的新愿景,资本主义世界化在狂飙数百年后第一次迎来决定性的转向。共建带一路”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发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性世界经济。“一带一路”意味着“多中心崛起、全方位合作全人类共赢”的包容性全球化的开启。

——摘编自陈曙光《“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丝绸之路出现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提出和实施“一带一路”设想可行性的条件,并简析“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国际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08年10月2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亚欧首脑会议上敦促以中国、印度为首的亚洲经济体“为稳定世界经济负起应尽的责任”,着手建立“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这需要各国“前所未有的合作”,他认为各国已别无选择,“要么一起游泳,要么一起淹死”。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事关全球经济发展前景
B.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很难独善其身
C.中国、印度在建立新的金融秩序中起主导作用
D.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经济需要紧密合作
6 . 全球化使人类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国家的命运也迥然不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将全球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前后,即全球化1.0版本,这期间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为中号。第二个阶段为全球化2.0版本,从1800年左右持续到1950年左右,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这期间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1950年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化3.0版本。3.0版本将这个世界从小号进一步缩小到微型。

——摘自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材料二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就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随着全球化及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摘自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材料三   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错综复杂,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经济金融风险高发,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全球面临着“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普遍困惑,……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之光,照亮了人类发展前程,在全球范围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

——摘自胡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大国的思想贡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1492年作为全球化开端的依据。
(2)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试举其中两项发明说明“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
(3)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4)据材料三指出习近平主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有何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
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镇江、无锡、苏州、嘉兴、定县、峄县、青海、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6人,就性别看,男性138人,女性4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3人,未详3人。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
材料三 J.里夫金在《欧洲梦》一书中认为:“美国梦”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最先进的物质进步和最丰富尤其是最平等的成功机会。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也就是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欧洲梦”则不然,它强调生活质量、可持续性、安定与和谐。它所看重的并非是个人的物质积累,而是自我修养;并非是聚敛物质财富,而是精神的提升;并非是拓宽疆土,而是拓宽人类的同情。
——北京大学乐黛云《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
(1)材料一中孔子向往的理想社会有哪些基本内容?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本次调查有何特点?并概述其意义。
(3)指出材料三中“美国梦”与“欧洲梦”共同的思想根源。并比较“美国梦”与“欧洲梦”的不同。
2016-12-1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吉林毓文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消费不足等弊病。提出:政府必须放弃自由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自由主义的一次革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凯恩斯理论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有何影响?
材料二、1953年美国家庭股票持有情况统计表

超级富户
非常富户
一般富户
其他户
户数比重
0.5%
0.5%
9%
90%
股票比重
46.5%
13.5%
29.3%
10.7%


请回答: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社会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此出现了以下两种议论、看法:
看法一、漫画:“My god ! It is unfair”(“天哪!这不公平!”)

看法二、“……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刘心武《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请回答:
(3)你赞同材料三中的哪种看法?依据材料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只选其中一题解答,两个都答只按第一题给分,6分)
2015-08-28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吉林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也会越来越密切,但这决不意味着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会逐渐消除……事实上,对于大多数非西方世界的人们来说,源于美国的大众消费文化在全球扩散过程中正在日益失去美国的印痕而成为一种普世性的东西。牛仔裤、麦当劳、好莱坞大片等等大众文化产品,一旦为非西方世界的人们所接受,它们似乎就与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失去了联系,成为一种不带有任何特殊文化标记的人类共同产品。

——摘编自刘小英《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022-07-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进入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生产力断的跃升,除了商品贸易,跨国公司开始在世界范围组织生产和销售,各国经济联系愈加紧密……马克思、恩格斯的预言:“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摘编自人民日报任理轩《逆全球化违背时代潮流》

材料二   摇滚乐是一种充满律动、充满激情的,与传统音乐表达形式不同的“另类”音乐形式。它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一经产生,便受到青少年群体的热捧,继而风靡世界。原因不仅仅在于其音乐表达形式的新奇,更在于通过音乐在消弭种族、文化隔阂等方面的努力。

——摘自赵凯伦《美国摇滚乐的兴起与演变》

材料三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获益者,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积累了巨额财富,而这些高额的财富收益并来得到平均分配,资本所有者、高技能劳动力是经济全球化无可争议的主要受益者。政府却指责是经济全球化剥夺了本国中下层民众的利益,在政府的煽动下,这些利益受损群体成为逆全球化的主要参与者。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是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主要制定者和操纵者,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受制于这些国际规则,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在客观上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

——摘编自张端《逆全球化的实质与中国的对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阐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使历史“成为世界历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摇滚乐风靡世界所体现出的世界文化特征,举例说明20世纪80年代后摇滚巨星“通过音乐在消弭种族、文化隔阂等方面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三,指出少数发达国家推行“逆全球化”的借口和本质,列举1例“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事件,并概述发展中国家面对“逆全球化”的应对之策。
2021-04-22更新 | 301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