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人类社会的商贸活动由地方性行为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现代化加速,极大提高了商贸效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历史上的峰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纽成的海上贸易网路,从底后期到农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

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同边国家睡级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风凰网2014917日)

材料二 新货物的品种日益增多,带来了消费的选择.香料、丝细等商品,大大超过了欧洲社会消费的需要,胡椒的价格一直在跌落.而答叶、糖、咖啡、妇草和甜酒等新产品深受欧洲人的欢迎.…从16世纪末开始,欧洲人从南美引入了救命的食物——马铃薯,欧洲人获得了高产的、富于维生素的廉价食品。

——李世安、孟广林《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纵观明朝的海外贸易政策,可以说是限制、防范多于鼓励、支持.早期的朝贡贸易偏重政治利益.中期以后,倭定问题变得日益严重,由于不堪涨扰,明朝的对外政策趋于保钟.…到了隆庆、万历年间再度开海以后,…由于来华外商必须通过官牙行的中介才能进行买卖,不可以与民间商人直接交易,因此这还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贸易.…明朝末年,口岸的执法官员在贸易过程中恣意抽税,对中外贸易的正常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民间私人海外贸易的开放也只是在禁而不止的情况下采取的被迫描施,并且限制颇多,根本谈不上支持和鼓励.这与当时西方国家的做法是似然不同的.

——摘编自刘隽永《明清两朝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

材料四 到20世纪末,国际经济关系已逐渐类似于一个全球自由市场.…在前共产主义国家,指今性经济的垮台终结了它们与外部世界的隔绝,他们的领导人欢迎国外投资者及其奋力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新型私有工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大的经济力量是跨国公司、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它们的投资和投机性活动,每天让数万亿美元在世界流动.利润是街量它们成败的标准,哪怕结果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苦难.…计算机使用和通讯的全球化,打开了以类似方式完成分散的员工工作的可能,这种“外包制”在印度发展尤为迅速…

——摘编自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结合史实说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欧洲产生“消费选择”的主要原因和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对外贸易的特征并分析其背景。
(4)根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水推动“国际经济关系已逐渐类似于一个全球自由市场”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全球化主导权的角度,简析全球自由市场发展“造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苦难”的原因。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如何应对挑战的?
2022-03-0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人类社会的商贸活动最初只是地方性行为,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拜占庭帝国金币在中国出土数量很多。下图是在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491518年)的金币。



(1)材料一可以用于佐证什么历史现象?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材料三   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年份国家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
187022%8%13%①10%
191315%11%13%8%4%

注:①为1872年数据

——根据[德]库钦斯基著,陈东旭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编制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数据变化的原因及结果。

材料四   考虑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在推动亚洲经济体持续增长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升本地区应对未来金融危机和其他外部冲击的能力;

认识到基础设施发展在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一体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推进亚洲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进而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

确信作为旨在支持基础设施发展的多边金融机构,银行的成立将有助于从亚洲域内及域外动员更多的亟需资金,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形成互补,推进亚洲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同意成立银行……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2015629日)


(3)依据材料四,分析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背景和目的。
2022-02-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秦汉开始,中国逐渐形成天下共同体的观念。在古代,天下乃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反映了儒家天下归仁的道德理想,华夏与蛮夷的界限是模糊的、相对的,所需辨认的乃是是否有文明,是否接受了中原的礼教秩序。……晚清以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被迫进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国家主权体系之中,中国社会政治危机与道德、信仰危机先后发生,一种新的共同体意识诞生了,这就是以全球竞争为背景的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材料二:现如今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天下共同体观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这一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与该观点相关的历史背景。
2020-09-0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主题是“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它宣示了中国同国际社会一起走合作共赢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这一理念提出的背景是
A.中非关系面临新挑战B.中非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C.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D.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大幅度提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4·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中国正式起诉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产品发起的13起反倾销措施,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A.中国参加了亚非会议
B.中国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
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6 . 世界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多变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宋朝来华朝贡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有:高丽41次、交趾45次、占城56次、三佛齐33次、大食40次、于阗34次、龟兹21次……。所贡之物……主要是本国土特产。宋朝对贡物采取“估价酬值”的办法,贡物估值后回赐金、银、钱、丝织品等以偿其值。
——《宋代的中外朝贡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开展这种贸易的目的。
材料二       1930年,美国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
(2)概括材料二中美国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此举的背景。
材料三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在处理(缔约国间)贸易与经济事务关系方面,应以……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作出互利互惠的安排,以便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3)吸取材料二的教训,分析材料三,指出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制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遵循了哪些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协定的签署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材料四

(4)识读材料四,你能提取出什么历史信息?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于何时加入的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加入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2015-09-30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天津新四区示范校高一下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英亩。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及其移民国家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毛纺织业、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德国的工业革命虽滞后于英法两国,但对科研的大量投入,使其在化学、电机和电力等工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优势,如通过热转化机械动力理论,改进内燃机等。独立后的美国则逐步建立和发展了煤炭开采、钢铁生产、电力供应、石油加工、农业机械制造等一系列工业部门,大型企业也出现了收购和合并潮。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发展出现的变化。

材料四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因而势必继续加大穷国与富国的发展差距。根本的出路在于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

——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四,概括经济全球化的重大弊端是什么?根据你的认识,谈谈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对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自古以来,中国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就存在着各种联系,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中国一端之缦(一种丝织品),得匈奴累金之物,而损敌国之用。是以骡驴馲驼,衔尾入塞,驒騱騵马,尽为我畜,鼲貂狐貉,采旃文罽,充于内府,而璧玉珊瑚琉璃,咸为国之宝。是则外国之物内流,而利不外泄也。异物内流则国用饶,利不外泄则民用给矣。

——引自(西汉)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   从(19世纪)60年代中叶到80年代之初,中国沿海和长江中游以下的航运被英国太古、怡和及美国旗昌等洋行控制。道光年间中国原有沙船三千余号,到70年代之初,只刚下了四百号。外国银行开始操纵中国的金融市场,汇丰银行迅速成为英国资本对中国实行经济侵略的中心机构。外国纺织品的进口数量也逐渐增加,由洋行通过买办网送到内地各处。在60年代,如东北的皮革,山东的帽缏,都已经被外国商人的收购组织向小生产者压价掠夺。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国发展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大批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项目,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引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从“中国一端之缦”的角度,简析西汉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与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60到80年代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动,并据此用一句话指出当时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趋势。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对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思想界产生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请结合唐朝与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从文化、经济政策两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②写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而积极推动建设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指出中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身份的变化及具体表现。
2022-04-09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初,流通中铜钱与“宝钞”并行,禁金银交易,但江南商贾“不论货物贵贱,均以银定价”。嘉靖初(1522年),“钞久不行,钱大已壅”,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到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归于田亩,“计亩征银”,白银发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三   “入篮”


注:SDR作为许多国际组织的记账单位也被称为“纸黄金”,2016年10月1日之前,SDR货币篮子里只有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
(3)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对材料三漫画的主题进行解读。(要求:紧扣主题,解雇合理。)
10 . 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l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海军《火预言:2049年的世界》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指出l640-l870年间英国人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

材料二   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新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克林顿和卡斯特罗针对全球化问题存在的认识上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人认识上存在差异的原因。

材料四   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上个世纪90年代和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而采取的措施。
2020-02-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