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及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国外,只许用英船装载或用输入国的船只装运。”詹金森任英国首相期间(18121827),按照工业资产阶级的旨意,撤销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罗伯特.皮尔第二次任首相期间(18411846),取消了60种商品进口税,废除了《谷物条例》。随后英国在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

——摘编自王玮等《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随着30年代中期国际局势的再度紧张,“斯大林及其助手就坚信,他们将不得不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否则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或许苏联就有可能被资本主义所摧毁。”然而,工人低下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高效的驾驭从西方进口的设备。1935830日夜间,斯达汉诺夫在一个工作班内采煤102吨,超过了当时定额的13倍。不久,斯达汉诺夫运动在全国迅速开展。与1913年相比,1937年苏联人均工业产量增长速度为610%,工业生产水平跃升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徐天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推动下,信息、资本和商品在全球的流动加快,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第三轮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兴起。恰好从这时起,中国共产党人抓住了新的时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开创了一条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也就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展现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世界所瞩目。到2010年,中国在超越日本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就是第三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之命运。

——摘编自郑必坚《新时代中国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651年《航海条例》颁布的主要目的,并分析1849年英国能够废除《航海条例》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斯达汉诺夫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该运动对苏联经济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轮经济全球化兴起的条件,并说明中国“抓住了新的时机”的主要措施。
2020-11-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历史看,全球化分几个阶段,主导方式不停变化。第一阶段是1500年到工业革命时期,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击溃竞争对手商船船队寻求贸易垄断,建立主导性的全球贸易网络。第二阶段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这个时期的全球化本质上是种“帝国模式”,英国是霸权国。第三阶段是二战后,世界各国间逐渐走向全球性相互依赖,国家间处理彼此关系的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最强大的国家认为以战争方式开疆拓土得不偿失,战争无异于自杀,美国靠贸易就能致富。

——摘自徐秀军、刘贞晔等的《特朗普会大开经济全球化倒车吗?》

材料二:从1973年11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1975年底,达1850万人。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7.4%,日本18.9%,联邦德国12.7%,法国26%,英国19.1%,意大利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加速发展。发达国家推行的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模式,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形势变化,正在进行调整和改革,不断加速完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转轨国家,也先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缩小了经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加速了经济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东西方”由对抗走向对话,为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础。

——摘编自程建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全球化三个阶段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靠贸易致富”的有效机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不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应对此次危机的方法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2021-03-15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他们的推动下,取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二 2009719日,《北京日报》有一篇文章指出,医疗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有毒废弃物“出口”发展中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

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90年代以来,墨西哥,亚洲,俄罗斯、巴西的金融危机使人们对国家资本的快速流动和失控的后果有了惨痛的认识。

大众汽车制造公司的新型车“POLO”,虽然是在沃尔夫斯堡(德国城市)组装的,但是几乎有一半部件来自国外。……单是在德国汽车制造部门中,从1991年到1995年,就失去了30万个工作岗位。

材料三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首要口号是呼吁抵御西方文化和西方政治经济秩序的渗透,在他们看来,西方乃至整个不信伊斯兰教的外部世界,无不图谋以异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来征服和俘虏穆斯林,继而剥夺其所有的权利。

——摘编自刘金源《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以及应对之策。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反对全球化的角度和目的。
2021-03-0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美澳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选科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严酷现实是:受益者永远是那些事有特权并主宰世界经济的发达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却被甩到世界经济的边缘,贫困不断加深,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加大……许多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不断增加,自然灾害不断,加重了经济发展的困难;人口增长过快,甚至超过粮食的增长速度;食品缺乏,贫困化问题严重,出现生存危机;生态环境度恶化;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

——摘编自王慧媞、韩玉贵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材料二随着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不断加深,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发达国家的发展和世界共同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发达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在经济上互补的传统使这两类国家在当前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具有更为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42%的出口,西欧47%的出口,日本48%的出口均依靠发展中国家,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不发达,贫困问题不解决,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摘编自王慧媞、韩玉贵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谋求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秦汉开始,中国逐渐形成天下共同体的观念。在古代,天下乃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反映了儒家天下归仁的道德理想,华夏与蛮夷的界限是模糊的、相对的,所需辨认的乃是是否有文明,是否接受了中原的礼教秩序。……晚清以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被迫进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国家主权体系之中,中国社会政治危机与道德、信仰危机先后发生,一种新的共同体意识诞生了,这就是以全球竞争为背景的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材料二:现如今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天下共同体观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这一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与该观点相关的历史背景。
2020-09-0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各国总是以维护和加强本国本民族利益为根本出发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量存在的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着国际贸易的方式和未来发展的走势,而且影响到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因而不可避免地涉及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和利益.世贸组织的建立,是国际社会为了应付全球化带来的种种挑战而进行国际合作的显著成.但是.世贸组织对民族国家经济主权的侵蚀也是很明显.金融全球化要求各国中央银行在制定本国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全球的经济和金融发展状况,而不能只顾本国的利益需求,这就削弱了传统的国家货币主权。

——摘编自徐蓝《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主权保护》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原先各发达国家的贸易自由化政策纷纷转向贸易保护主义,极端排外的民族情绪时常蔓延到国际贸易领域,演化为“天生的排斥他国商品的有力武器”.对外投资的歧视性政策首先是由走在世界经济发展前沿的美国和欧盟带头实行的,它们千方百计地对外国公司和企业附加各类苛刻条件,以歧视性政策限制外来投资.各国出于经济竞争的需要,彼此间展开窃取商业情报和科技发明的间谍大战。

——摘编自张志梅《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民族主义的成因和表现》

材料三   如果要想维持全球化带来的进步,各国必须承担起风险管理的共同职责。国家政府无论强(如美国和中国)弱(如伊拉克和利比亚),都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摆在面前的诸多复杂难题.国家或许可以在短期内逃避全球责任,但境外事件造成的威胁不可能永远得到控制。如果没有得到解决,全球化世界的流行危险将会不断累积.整个世界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摘编自伊恩·戈尔丁《全球化问题的全球解决方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民族国家主权构成挑战的因素。
(2)据材料二,归纳经济民族主义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贸易政策转向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针对全球化问题的全球解决方案给出了何种建议?概括其给出该建议的主要依据。
7 . 文明的碰撞与国际秩序的构建

材料一   地图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源



(1)古地图是了解历史的图像史料。阅读古地图,指出其绘制的“著名航线”开辟者的名字。对读两张世界地图,谈谈你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这一时期,从欧洲输出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其中又以棉织品为大宗。这些产品主要输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殖民地则主要出口农矿原料,其中又以棉花和羊毛出口增长最快。这些原料主要出口到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19世纪中期后,工业制成品、原料、食品等大宗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额大幅度增长。工业国已经不再是英国一个国家,还包括欧洲和北美各国,还有亚洲的日本。而原料的供应地也不再是少数殖民地,而是世界所有落后的地区。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末世界经济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材料三   国际联盟作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组成部分,存在巨大缺陷。它所规定的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国联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它并不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权威性,美国始终不是它的成员,苏联长期被拒之门外。

(二战后)为了避免使“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将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暂时搁置,达成了以《联合国宪章》为宗旨和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秩序的共识。宪章规定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有平等发言权,不仅从地域上,而且从政治上实现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向一种真正的全球体系平稳过渡”;宪章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把制裁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在重大问题的表决程序上,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差异,简要叙述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所起到的作用。

材料四   当今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日益紧密,现实中人类在生态、环境、移民、贫困等问题面前存在共同利益……强化了人类拥有共同命运和共同利益的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世界大同”思想、和合精神,也吸收了西方历史文化中有关人类命运思考的思想资源,更是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共同体理论。在西方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扩张时代,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命运掌握在列强手里,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命运往往被列强自私自利所掩盖。今天,构建一个新的国际分工合理、大小国家利益共享、命运共担的一体化世界是大势所趋。全球化应该是人类整体利益的全球化,合作共赢应该是新时代全球化的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利益共同体,为新时代破解全球化困境提出了中国方案。

——摘编自梁占军《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思考》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识。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如纺纱方面的发明引发织布技术的革新一样,某一行业的发明总会鼓励人们进行相应的发明创造,以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有学者认为,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英国著名女演员弗朗丝金伯尔曾这样描述自己乘坐的一种以蒸汽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时的体验:“我们以约10英里的时速开始了旅程…到了一片辽阔的沼泽地,没有人能走在这片沼泽地上不沉下去,然而…我们在上面飞奔。…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党是怎样的。”借助于种种交通工具,大批大批的人被运过海洋和大陆。旧有的时间和空间观念被消灭,其背后则是资本的增值及其跨越所有空间障碍不受阻碍地发展。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和垄断组织国外联系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非欧洲地区被卷进一个“世界体系”。工业社会的代理人在世界范围内为他们的工厂寻找原料……劳动力在地理上重新分化,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另外一些地区则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了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样一来,世界就联结成一个在经济、思想文化上密切联系的整体。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明显,国际贸易和投资迅速发展。据统计,2018年世界500强公司的总营业收入近30万亿美元,总利润达创纪录的1.88万亿美元,这些利润的大部分,属于这500强公司中占多数的发达国家的公司。有学者认为:“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但近年来,“说全球化”现象也在些国家出现…。

一一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指出弗朗丝金伯尔所乘坐的交通工具名称及其发明者。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叶此类技术革新对世界交流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就联结成一个在经济、思想文化上密切联系的整体”过程中所形成的第一次国际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趋势中发挥的作用,并分析其中的历史与现实因素。
2020-09-1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历程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波浪潮发生在16世纪……第二波浪潮出现在18151913年间……第三波经济全球化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时期,并持续至今。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写出第一波浪潮开始的史实依据。以交通工具为例,指出推动第二波浪潮形成的两个重大发明。

材料二   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并在全球范围蔓延的逆全球化运动愈演愈烈。在贸易、投资、金融、资本、信息和政治、文化等方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造成重大阻力,全球化进入阶段性调整新时期。逆全球化的影响虽然还没有充分呈现出来,但有必要透过逆全球化复杂多样的现象对其成因进行深入反思,以更加开放的行为准则构建新型全球化。

——摘编自洪小兵《逆全球化成因反思与新型全球化建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逆全球化”的现象。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构建新型全球化的合理建议。
2021-01-22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之后,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想建立一套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他们的推动下,取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限制性贸易惯例,而推动无限制全球贸易的工具是由23个非共产主义国家在1947年签署的。

——摘编自《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广泛的反全球化现象呢?可以做多角度、多层次.最贫固人口的收入在1960年约占世界总收入的2.3%,而今天则为1.1%……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球化的过程就是资本和公司全球流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过程……全球民族主义者则从反对美国称霸世界、反对美国化的角度来反对全球化……反全球化运动应该明确,它反对的是全球化的弊端而不应该是全球化本身……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

——摘编自蔡拓《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

材料三 努力走自由化坚定拥护者的开放发展之路,除了要竭力维护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多边体制外,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开放水平,为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树立中国榜样和做出中国表率。

——摘编自戴翔、张二震《逆全球化与中国开放发展道路再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无限制全球贸易的工具”是什么?说明其成立的目的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反全球化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应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的问题。
2020-08-1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