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抱朴子·诘鲍篇》:“囊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泛然不系(空泛而无束缚),恢尔自得,不竞不营,无紫(牵绊)无辱。”与材料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的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2 . 朱熹认为“且如此灯,乃本性也,未有不光明也。气质不同,便如灯笼用厚纸糊,灯便不甚明;用薄纸糊,灯便明似纸厚者;用纱糊,共灯又明矣;撤去笼则灯之全体著见。”朱熹意在强调(     
A.“知行合一”B.“格物致知”C.克制私欲D.“心外无物”
2023-07-1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对于清代的乾嘉考据学,以往学者多认为它是“文字狱”导致的消极后果。后来也有学者提出通过考辨、诠释来评判前人的学术得失,发明原典大义,也是文化传承发展的基本方法。据此可知清代(       
A.考据学的产生具有学术背景B.统治者支持乾嘉学术的发展
C.乾嘉学派比较重视经世致用D.考据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先进
4 . 阳明心学盛行,士林学风“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打机锋、弄隐语,几近狂禅,空疏已达极点,针对学风空疏,明末清初学者起而提倡“实学”。这反映了当时(     
A.市民文学兴起B.思辨哲学没落C.儒学地位动摇D.经世思潮产生
5 . 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王守仁因忤宦官刘瑾而遭贬谪贵州龙场驿,从此开始了他20余年的书院讲学实践活动。王守仁逝世后,各地王门弟子或建书院,或立祠宇,或办讲舍,都以传播、弘扬师说为己任。王阳明及弟子的活动(     
A.呼应了三教合一的趋势B.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保存
C.开启了儒学世俗化进程D.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2023-07-07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今日既格得一物,明日又格得一物,功夫更不住地做。如左脚进一步,右脚又进一步;右脚进得一步,左脚又进;持续不已,自然贯通。”倡导这种学习方法的思想家是(     
A.老子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
2023-07-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们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注重社会伦理道德教育B.致力于维护封建君主统治
C.强调个人社会责任担当D.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2023-07-03更新 | 319次组卷 | 2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纲要上 高频选择题50题专训
8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强调:“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由此可见,黄宗羲的思想(       )
A.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B.适应了新型生产方式的发展
C.未能突破传统农耕思想范畴D.推动了明末清初的社会变革
2023-07-02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君臣同治的基础是“为天下”和“为万民”,而“非为君也”,君臣皆应以“天下万民为事”;还提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这些主张(       
A.彻底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主流方案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2023-07-02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谈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特点时,余英时先生曾有论断,中国“道”的人间性更有一个特点,即强调人间秩序的安排……先前诸子最后都归结到治国平天下之道上去。学者将这一特点归结为“实用理性”,下列诸子言论中不能直接体现“实用理性”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为霸。
C.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D.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2023-06-26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