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实质上是社会治理方式之争。从法治立场出发,法家否定用道德人格力量去决定国家的治乱安危,但法家并不是全盘否认道德的价值,在他们看来,一些基本的、有利于君主统治的道德规范必须遵守。韩非说:“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由此可见,法家也赞同维护君主统治的一套现行的道德规范,在这一点上他们与儒家并无不同。他们与儒家的不同在于如何使人们达到这些规范的要求。儒家认为,要使社会达到这样一种有序状态,必须依靠道德高尚者的榜样力量、社会的道德教化以及个人的道德修养等;而法家则认为,要实现这些用法和刑的手段就足够了。

——摘编自关键英《先秦法家的法治精神内涵》

材料二   大陆法系起源于古罗马法,罗马法一直表现出成文法典的传统特色。同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产阶级要求创立一个全新的法律秩序,通过编纂大量新法典,把旧法制、旧法律思想都融入法典之中,来废除旧的不适合资产阶级统治需要的法规。英美法系其实是在日耳曼法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普通法是在中央司法机关——王室法院巡回法官的司法活动中通过判决产生的。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作为“母法国”的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革命后的法律在法律形式上完全保留了旧的、表现为判例的普通法和衡平法,这种判例法又随大英帝国的殖民侵略扩散开来,影响英美法系各国。

——摘编自饶艾《罗马法与日耳曼法——西方两大法系特点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法家思想的共同之处,并简析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向近代发展的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 . 南宋的朱熹说:"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由此可以看出,朱熹的主张是(     
A.心是万物的本原B.存天理,灭人欲C.发明本心D.格物致知
2023-09-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会考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曰: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上述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和下列观点出自同一学者的是(     
A.兼爱B.仁政C.法治D.无为
2023-09-0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淮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汉代音乐理论将“五声”(宫商角徵羽)的音声特征和“五政”(君臣民事物)相联系。郑玄认为“宫属土,土居中央,总四方,君之象也。商属金,以其浊,次宫,臣之象也。角属木,以其清浊中,民之象也。”《乐记》中记载“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这一说法(       
A.借助天人感应思想重建礼乐制度B.体现了音乐的伦理教化功能
C.顺应了独尊儒术的现实政治需要D.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尖锐激化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物物皆有其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摘编自《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等

材料三《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1891-1895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完成的著作。《新学伪经考》认为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不过是刘歆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湮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孔子改制考》尊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尊崇儒术”的理由。
(2)列举两位材料二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相较于材料一,这一思想对儒家思想发展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分析其在当时受到官方尊崇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两部著作的实质和影响。
6 .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材料二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法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材料三   明朝于洪武年间对监察机构进行重大改制,废除了御史台三院制,变为都察院一院制。都察院的专职监察员是监察御史,全国十三道监察区每道设置监察御史,建立了分道巡按制度。御史选拔进士、举人出身为初步筛选条件,更重要的应为“贤良方正人”“清谨介直之士”,并熟悉明朝法规,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御史监察范围从科差贼役、户口、词讼、农田、道路、军需、学校,到驿站、度量衡无所不察。在组织系统上监察御史虽然隶属于都察院,但却可以“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不经都察院,只对皇帝负责,因而权力大到可以监察六部、六科、输林院乃至都察院。

——摘编自季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创新的制度有哪些?
(2)材料二中秦始星和汉武帝的“统一思想”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巡按制度的特点。
2023-08-27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河北饶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黄宗羲认为:“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A.抨击君主专制,呼吁人民主权B.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C.否定源头活水,质疑程朱理学D.维护思想统一,反对标新立异
8 . 程朱理学
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主张①宇宙观:“____”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②人生观:通过“存天理,灭人欲”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③认识论:“格物致知”
影响①朱熹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____”,并加以注释,作为儒学基础读物。
②从南宋后期起,____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3-08-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古代史3-3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9 . 下页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下列观点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时期孔子遭遇
西汉武帝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末年(李贽)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晚清时期(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
民国时期(袁世凯)“尊孔复古”
新文化运动时“打倒孔家店”
改革开放以来“孔子热”(海外众多孔子学院的建立)
A.“历史就是一家之言”B.“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C.“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10 .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他还认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由此可见,王夫之(       
A.已触及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B.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
C.首次详尽明确阐述公私关系D.冲击并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