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4 道试题
1 . 15世纪的意大利学者阿尔贝蒂提出“德行战胜命运”,摈弃任何悲观主义和宿命论的思想,颂扬使家庭和城市变得富裕而获得光荣的人的劳动,认为尘世的富裕和繁荣是上帝赞同的象征,人的好运或厄运的根源在于人本身。这一观点(     
A.追求经济利益否定宗教神学B.突出人的力量重视现世生活
C.提倡天赋人权主张民主政治D.适应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要求
2 . 1522年以前,德语尚未统一,有南德、北德等多种类型。随着马丁路德翻译的德语版《圣经》的传播,统一的德语得以形成,越来越多的德意志人开始用这种德语写作。这反映出宗教改革
A.实现了德国政治上的统一B.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
C.使人们获得了信仰自主权D.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2022-06-17更新 | 371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广信中学等几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在这场以思想为主旋律的运动中,资产阶级用新的文化取代了以天主教神学为主导的封建旧文化,用对主客观世界及其联系的直接体验和深层思考打破了蒙昧主义的桎梏。对这一运动的理解正确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幻想破灭,反对宗教
C.反对禁欲,追求幸福D.悖离传统,注重理性
4 . 对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以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最主要的观点是
A.否定信仰上帝B.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C.倡导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D.挑战教会权威
2022-03-21更新 | 592次组卷 | 114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出版。法国、英国等国家在16世纪都出现了自己民族语言的《圣经》译本。材料最能说明
A.西欧掀起宗教改革浪潮B.天主教会遭到沉重打击
C.各国普遍希望加强王权D.民族国家认同逐渐增强
2022-02-24更新 | 433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四会中学、广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世纪时,受教会影响,简约、朴素的着装受到欧洲人的推崇。下图所示是14、15世纪欧洲的流行服装,女装流行蓬松宽大的袖子,男装流行打褶大衣、紧身裤。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人们渴望摆脱宗教影响B.贵族生活追求奢侈豪华
C.艺术侧重反映百姓生活D.人文精神影响社会风尚
7 . 早期教会宣扬禁欲、弃财、轻利等理念,十世纪之后有神学家认为:“买卖所得的利润与高利贷所得的利润区分开来……”,路德认为,上帝许诺给人的唯一生存方式,是要人们完成他在现实生活中所处地位赋予他的神圣责任和义务。据此可知
A.宗教经济伦理趋向理性B.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教会禁锢了人民的思想D.人们获得了宗教信仰的自由
8 .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B.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C.教育能使人认识美德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2021-11-01更新 | 396次组卷 | 62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第14周历史理科晚练
9 .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
A.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B.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
C.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D.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备
2021-10-11更新 | 547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第14周历史文科晚练
10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的共同之处是
A.借助传统文化外衣B.建立政党宣传政治主张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2021-08-31更新 | 306次组卷 | 12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肇庆四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