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机器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工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各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观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绎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纬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得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他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得原因做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刊《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   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   材料二主张用什么犯非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541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春光中学、鸡泽县第一中学、馆陶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达·芬奇(1452—1519)认为,科学如果不是从实践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的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甚至是荒谬的,因为实验乃是确定性之母。达·芬奇的这一主张(       
A.深受哥白尼自然科学理论的影响B.反映出理性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C.扩大了西方人文精神的传播范围D.体现了对一切外在权威的批判与否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古希腊悲剧中,往往是主人公虽然追求自由和自我价值,但受控于命运而致结果凄惨。民众在观剧中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怜悯之心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进而思考如何才能摆脱这种悲剧性命运。这反映了古希腊悲剧
A.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B.强调故事情节的丰富
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促使自我意识的觉醒
2022-05-05更新 | 202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法国在大革命后,国家精英以大革命代表的普世价值即“自由、平等、博爱”作为界定法国国民的标准。任何生于法国,或是移居法国并认同这一普世价值者,均可成为法国人。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A.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B.工业革命推动民族觉醒
C.思想启蒙强化民族意识D.宗教改革建立民族国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苏格拉底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想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引发人的主动思考,使人逐步寻求正确答案。苏格拉底旨在
A.用理性去认识和解释世界B.从人自身上寻找意义和价值
C.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D.追求知识与巧言善辩的能力
6 . 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彼得拉克强调,宇宙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上帝为了人类的世俗生活而造就的东西,因此,人应当是世界的主宰。对他的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A.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B.褒扬了人的地位和价值
C.宣扬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传播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希腊民族是最早探索人类、人的思想和灵魂的民族,他们不但追根溯源,寻求宇宙万物的源头与规律……而且探究社会的正义与公理,诘问人生的目的与价值。”该学者认为古希腊文化
A.缺乏人文主义B.个人主义泛滥
C.忽视现实幸福D.重视理性精神
8 .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
(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谈到启蒙时,简单明了地说:“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在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光明。”其意在强调
A.探索自然界的奥秘B.复兴西方古典文化
C.高扬人的理性精神D.重视经济自由竞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人给人文精神下了一个定义:“人文精神就是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主米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摘编自黄牧航《抓住教学的核心概念——二听“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人文精神的定义”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看法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9-1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