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与中世纪禁欲主义宣扬的“憎恨肉体”“独身苦行”相比,宗教改革家们提倡的“鼓励节俭”“反对挥霍”也是一种禁欲主义,但更加“入世”和“理性”。这一观点(     
A.否定了宗教改革的进步性
B.肯定了新教伦理的时代价值
C.模糊了中古与近代的界限
D.阐明了启蒙思想的理论基础
2 . 在中世纪圣经学者哲罗姆写作的《名人传》中,前三位人物依次是使徒彼得、主教雅各、使徒马太。在1338年彼特拉克所作的《名人传》中,人物列传顺序则按照古罗马国王的世系撰写。这一变化体现出(     
A.宗教信仰的衰落B.世俗价值观念的发展
C.封建王权的建立D.罗马政治制度的复兴
2022-07-09更新 | 331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3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历史试题
3 . 英国在14-15世纪曾多次发布限奢法令,规定只有“王室成员、高阶神职人员、伯爵、男爵、骑士和上流社会的女士才可穿戴毛皮、贵重丝绸衣物”,但是收效甚微。很多富裕的中层阶级,甚至平民都违反禁令,穿戴贵重衣物彰显自身财富和地位。该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文艺复兴解放思想B.社会经济复苏繁荣
C.宗教束缚逐渐减轻D.世俗审美重大变化
2022-07-07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启蒙运动时期的学者德波认为美洲恶劣的自然环境会导致进入美洲的动植物发生“退化”,如移植到美洲的甘蔗糖分明显不足;白人的后裔进入美洲后也会逐渐“缺乏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一观点(     
A.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产物B.体现出欧洲中心的价值取向
C.体现了反殖民主义的立场D.客观呈现了欧洲文明的优越
2022-07-07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3讲走向整体的世界(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王权与教权的斗争中,马丁·路德在德国皇帝的支持下,将圣经翻译成了德语,这标志着从此以后,德国的普通知识分子也可以读懂圣经。这一做法(     
A.推动了德意志国家统一B.完善德国公共教育体系
C.消除教会在德国的影响D.促进德国民族意识觉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伏尔泰认为共和政体提倡自由平等,它的原则是正确的,但共和会产生党争,引起无政府状况和不断的骚乱。伏尔泰希望哲学家做国王,这样在他的领土上,理性越是进步,狂热和迷信所造成的损害就越小。据此可知,伏尔泰
A.认为政体构建需关注理性发展B.主张建立以理性为原则的共和政体
C.本质上希望保留封建特权等级D.强调君主立宪制最能体现自由平等
2022-06-29更新 | 85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专题复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路德教认为,“上帝所允许的唯一生产方式,并不是要人们经过苦修禁欲主义来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们完成自己在现实中所处的地位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这可以算是他的天职”。该思想(   
A.摆脱了天主教会思想的长期束缚B.体现了新教派对职业劳动的认可
C.奠定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理论基础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平等、自由等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在其小说《爱弥儿》中却认为女人“永远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众集会上去……难道世界上还有什么比看到被孩子们围着……为丈夫谋得幸福,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这样的情景更感人、更让人尊敬呢?”这表明
A.卢梭的思想矛盾缺乏革命性B.当时妇女政治地位相对较高
C.家庭和社会都需要女性付出D.女性社会政治作用或被忽视
2022-06-18更新 | 223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三)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没有巨富与极贫,“不大的一块田地,宅旁有一座花园,一个水声潺潺的泉眼,再加上一片小树林”,是他宣示的社会理想。社会底层的生活,使他对大部分国家的政府持批判态度,他认为人类生而自由、平等,他的思想启发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阅读其作品,感受其思想,他称得上是(       
①人民主权捍卫者                                           ②浪漫主义之父
③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奠基者             ④文艺复兴先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6-14更新 | 320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汇编—专题11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       
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
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
2022-06-09更新 | 12037次组卷 | 65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历史真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