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2 道试题
1 . 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下列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是
A.“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B.“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C.“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D.“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2018-10-15更新 | 618次组卷 | 36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水平监测(期末)历史试题
18-19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但丁
D.彼特拉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加尔文在宗教改革中提出,神职人员的产生,应通过教徒的投票选举;即使教会的首脑,也要服从“由信众兄弟组成的大会”的决定。这在当时的实质意义是
A.打破天主教皇的至高权威
B.阐述教会组建的民主原则
C.建立高度自治的教会组织
D.破除人们对上帝的迷信崇拜
2018-10-15更新 | 106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新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出身贵族他“并不主张实施民主政治,他认为本身所属的贵族阶级能够更好地制衡君主,从而避免专制统治”。其认识和见解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
A.美国进行的制度创新
B.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
C.古代雅典的民主体制
D.英国当时的政治体制
5 .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会异常活跃、变化剧烈,对历史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二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三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归纳材料二中的观点?简析该观点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在本质目的上有何相似之处。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道:“在文艺复兴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A.用理智的旗帜构建美好社会
B.彻底否定教皇权威
C.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D.猛烈抨击封建专制
2018-10-09更新 | 303次组卷 | 37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共性化练习历史试题
7 . 著名思想家但丁(1265—1321)强烈主张通过政教分离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与繁荣,其他思想家还系统论证了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并主张俗权至高无上。这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对民主的追求
B.宗教改革家强调“教权高于王权”
C.世俗统治者对权力的渴望
D.人文主义者要求建立主权民族国家
2018-10-09更新 | 282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

——据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

表格为公元1世纪至鸦片战争前的中外科技发明状况统计表。从中提取相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于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18-10-06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阆中中学新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全回避政治。这表明
A.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
B.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
C.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
D.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
2018-10-03更新 | 2626次组卷 | 44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雅安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10 . 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A.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B.与上帝直接对话
C.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D.批判神学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