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在这里均可受到热情招待。这里出现了一些由艳光四射且博学多才的名媛主持的聚会,作家、学者们可以海阔天空地谈论各种问题,参与者常因其口才和机智而声名大噪。”这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古希腊时代的雅典
B.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兰
C.宗教改革时期的伦敦
D.启蒙运动时期的巴黎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马克思说:“中世纪是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从头开始。”然而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连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各种迹象充分表明,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
(1)马克思所说中世纪西欧的“粗野”状态在政治和宗教领域有何表现?
(2)近年来史学界对西欧中世纪有了新的诠释,认为“黑暗的时代”里也有一些光明,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3)1500年前后,西欧是通过哪些历史运动走出中世纪的?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经历的一场巨大的历史变革过程。它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并引发整个经济领域以及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是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飞跃,也是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发展的转折。”

——摘自《高中历史》拓展型教材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请回答:
(1)现代化最早发端于哪国?现代化的进程是如何逐步向全球扩展的?
(2)各国在探索现代化道路中各具特色,20世纪现代化探索模式呈现多样性特点,试举一例并加以简要说明。
(3) 试举18世纪以来,西欧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顺应现代化潮流而发生的重大史实各一例,并分别加以说明。
4 . “他们是国王、皇帝及公爵的乖巧臣民,从没有半句怨言。他们不再将自己所有的思想和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永生的来临,现在他们开始尝试在尘世中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堂”。文中“他们”最有可能生活在(     
A.法兰克王国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
5 . 泽被后人、永照世间的理性光芒
材料一:伏尔泰去世后,他的棺木上刻了这样一行字:”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材料二: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因此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一一摘自《大国崛起》


回答: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对伏尔泰的评价?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二为什么说“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3)根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史实简要概括启蒙思想是如何在中国传播并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的。
2016-11-18更新 | 4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南汇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卷
6 .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此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以下哪个人(   
A.马丁﹒路德B.卢梭
C.霍布斯D.恩格斯
7 .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提出“轴心时代”的概念。他认为,“世界历史的轴心似乎是在公元前800年至200年之间发生的精神历程之中。那时出现了时至今日我们与之共同生活的人。……非凡的事都集中在这一时代发生,同时又独立地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希腊等地出现。”其创建性的见解已经成为人类文化重要的思想资源,“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创造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烧起火焰。”

——选自顾伟列《中国文化通论》


(1)列举“轴心时代”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希腊等地出现的至今仍影响我们精神生活的人各一位。
(2)在轴心时代,中国产生的什么“见解”最有影响力?请概述其主要影响。
(3)你是怎样理人类“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轴心时代,并被它重新烧起火焰的”?请列举史实说明。

8 . 自由与平等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有他们所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

材料二:“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受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法国民法典》第537条

材料四:“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利。”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五:某法国学者说:“当人民大讲博爱,法国革命快结束的时候,拿破仑却在殖民地恢复了奴隶制度。……当法国人宣布自由、平等、博爱的普遍理想的时候,他们把殖民地人民当作次等公民,法国的殖民主义历史是完全与这些原则的普遍性相矛盾的历史。”

材料六: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众议员名额和直接税税额,在本联邦可包括的各州中,按照各自人口比例进行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服一定年限劳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

——《1787年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四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思想?

(2)以上思想产生的共同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五、六,你怎样看待他们提出的“自由”“平等”思想?

9 . “行政权利的委托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人民就可以委托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任何政府形式都不是人民承担的一种义务,它只是人民赋予行政机构的一种临时形式,直到人民愿意另行加以规定时为止。”据此文意推测这句话的作者是(   
A.LockeB.Voltaire
C.MontesquieuD.Rousseau
2016-11-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上海市八校高三3月阶段测试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10 . “所谓正义,主要地不是关于实际规则的对或错。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这是古罗马的法律谚语。这一谚语被欧洲人再次广泛宣扬是在(  )
A.文艺复兴中B.宗教改革中
C.光荣革命中D.启蒙运动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