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9 道试题
1 .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坚决拒绝把各种灾变当作神灵对各种即将到来的人间祸福的预示,他指出:日食、月食、地震、风暴等都是自然现象,不能把它们看作吉凶祸福的征兆。”他的这一思想(     
A.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观念
B.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观念
C.标志着西方人文精神的成熟
D.否定了基督教神学世界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世纪,某启蒙运动思想家断言:“根据我的阐述,我们可以断言,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差不多是不存在的。由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进步,不平等才获得了它的力量并成长起来,由于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最终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的了。”结合所学判断,该思想家是
A.洛克B.孟德斯鸠C.卢梭D.牛顿
2021-10-23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
2021-10-20更新 | 172次组卷 | 53卷引用: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第五次质量检测(1月)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难以解答。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四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3)材料三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由谁引发?其主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全球通史》


(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持什么态度?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和政治条件。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结合所学,说明马丁路德改革的其他主张。
(3)材料三描述的是近代西方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传统的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2021-10-14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最早的典册都是史官的著作,内容大多是统治者言行的记录。……史官将重要的史实、言行记录于典册,目的是为统治者提供参考。……春秋后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革,文化开始从祝史的手中下移到民间。儒家创始人孔子,以个人身份整理修订六经,并用以在民间传播文化知识。这样,《书》《诗》《易》《礼》《春秋》之类,就成了传授文化知识的教科书,正式变成了供人阅读的书籍。此时个人著述也开始出现。到战国时期,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的人们纷纷著书立说,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书籍作为思想文化的载体,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一个划时代的发展。

——葛兆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百科全书”一词,源于希腊语,意即“普遍的、多方面的教育”,这个名字揭示了“百科全书”与教育的密切关联。百科全书必须包罗万象——包括各门学科的知识信息,或者至少是关于某一特定学科的综合性知识……早期现代西方百科全书的出版正是为了向文化素养越来越高的公众传播全面而应时的知识;此外,百科全书的编排,力求使信息能够简易地传达给读者,故由这个国家的著名学者事先撰写的单个词条,都以字母表的顺序排列,并辅以大量插图;最后,尤其重要的是,百科全书用俗语写作,这与早期工具书中的拉丁文形成鲜明对照。

——陈平原、米列娜《近代中国的百科辞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书籍产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出现的近代西方百科全书的特点。
2021-10-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一位法国哲学家针对他所处的时代指出:“这个时代要求确认以理性来反对种种想象和别的时代的偏见并取得胜利。”他所处的时代( )
A.关注对象从自然转向人类B.描绘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
C.开始歌颂人的伟大和尊贵D.对传统宗教进行了激进改革
2021-10-1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马丁·路德认为,肉体的顺遂或是磨难"既不影响灵魂的自由,也与灵魂的被奴役无涉”,靠外在的善行是无助于灵魂的自由的,而只能造就伪君子。这一观点
A.统一了欧洲民众的信仰B.表明路德主张思想自由
C.与智者学派的主张相似D.抨击了因行称义的学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法国,启蒙运动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统治的两大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和君权神授论。主张用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取代专制主义、封建特权和封建等级制度。与法国相比,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的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
A.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更高B.启蒙思想家关注的对象不同
C.法国启蒙思想处于高潮阶段D.法国的封建势力顽固而强大
10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的共同之处是
A.借助传统文化外衣B.建立政党宣传政治主张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2021-08-31更新 | 306次组卷 | 12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镇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