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世纪,欧洲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这一主张
A.受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影响B.推动历史学研究走向大众化
C.与马克思唯物史观完全一致D.是工业革命社会进步的产物
3 . 表3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对于“中国人和中国文明”的认识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表3
时期与人物认识
16世纪初,葡萄牙学者佩雷斯根据早期西方航海家和商人的记载,完成了《东方概要》书稿。中国人是白人,不留胡子,眼睛细小,稀疏的头发很长。他们右手拿两根筷子,左手把碗拿到嘴边,用筷子往嘴里送饭。中国人是基督徒,什么食物都吃。
17世纪末到中国的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李明出版了《中国近事报道》书信集。中国人差不多是白色的,南方有些人是黑的,眼睛狭长、扁鼻、少须。“在欧洲以外的其他国家中,只有他们和西方一致,他们发明了纸、印刷、火药、精瓷及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应当被视为优于其他民族”。
18世纪末来华英国人巴龙的《中国游记》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做了描述。中国人高颧骨、尖下巴、剃掉部分头发,头颅像个圆锥体,是大自然的“畸人种”。肤色属于“褐色”。语言原始面难懂。中国文明是低等文明,中国人是低等民族。

——摘编自张先清《16-18世纪欧洲社会关于“中国人”的种族话语》

任选一个时期,谈谈你对欧洲人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明”认识的理解。(要求:认识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 . 15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全球联系逐步建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尼拉大帆船是一种木制帆船,一般载重量在几百吨到一二千吨左右。它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货运船只。由于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当时风靡全球的中国生丝与丝绸为主,因此墨西哥人直接把马尼拉大帆船叫做“中国船”。这条特殊的海上流通路线被称为“大帆船贸易”,形成了跨太平洋的丝、银对流,巨额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1571~1821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4亿比索,其中一半流入中国。大帆船贸易也促使原产美洲的玉米、西红柿、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入中国。勤劳的中国人也通过大帆船贸易远渡重洋,为美洲带来了生产技术和中国文化。

——摘编自韩晗《试析1619世纪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及其对拉丁美洲与中国影响》

材料二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汲取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对启蒙思想家政治主张产生的影响。
5 . 15世纪意大利哲学家费其诺在一次同天主教会辩论时说:“在宇宙层级体系中,人虽然处于物质的较低层次,却是认识创造的中心,人可以通过沉思默想,提升自我,最终拥有与上帝沟通的能力”。这一主张
A.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B.标志着西方人文精神起源
C.沉重打击了教会权威D.使人实现灵魂的自我救赎
6 . 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将中华帝国引作专制政体的反面教材,说“中国的专制主……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从而变得更加凶暴”;而伏尔泰则认为中国是推行“开明君主制”的成功典范。产生这两种不同观点的主要原因是两人
①政治主张的差异②个人性格的差异③掌握材料的差异④阶级立场的差异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1632年夏,约翰.洛克出生于英格兰萨默赛特郡的一个小村子,他的父母都出身于清教徒商人家庭。青年时期,洛克就读于牛津大学基督教堂学院,求学期间系统研究了几十年的医学。并与波义耳、牛顿等科学家结识,这使他对气象学、物理学和化学产生浓厚兴趣。他也极为关心宗教和道德问题,初步形成了关于宗教宽容思想的基础。1666年,洛克结识了斯图亚特王朝在野党领袖沙夫茨伯里伯爵,之后沙夫茨伯里伯爵因被怀疑犯有叛国罪透到审讯,洛克受到牵连,最终逃亡荷兰。在长达十年的流亡生涯中,洛克继续写作《政府论》阐述他的政治主张,批驳君权神授说,以社会契约论的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度,最早提出立法和行政分权的思想。1687年,洛克成为了荷兰威廉三世的顾问。威廉登上皇位后,洛克负责护送后来的玛丽女王回国,之后在英国王室任职,于1704年逝世,享年72岁。洛克在西方近代历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所提出的自由、平等思想成为美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立国原则。

——摘编自朱庭光《外国历史名人传》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洛克的生平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德意志传统社会,父亲和丈夫在家庭中拥有至高无上的主宰权。宗教改革期间,马丁·路德提出“上帝创造了男人和女人,因此男人不应该轻视或嘲笑女人”。渐渐,妻子们的地位发生了改变:在仆人们眼中,他们与男主人拥有相同的地位。这一变化表明宗教改革
A.实现了男女平等B.瓦解了神权政治
C.摧毁了等级制度D.促进了妇女解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卢梭认为:主权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是绝不可以被代表的,所以主权也是不能被代表的。被选出来的议员不应该作为人民的代表,也不可能代表人民,他们仅是为人民办事的办事员而已。可见,卢梭主张
A.分权制衡B.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C.主权在民D.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某一运动时写道: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A.马丁·路德B.达·芬奇C.拉斐尔D.卢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