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即可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
A.否定教皇地位B.主张建立民族教会
C.推翻了罗马教皇的统治D.肯定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君子不器”意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应该仅仅只是一种可供使用的工具。孔子的观点与下面哪一主张相吻合
A.自由仅仅是一个人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孟德斯鸠
B.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C.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卢梭
D.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康德
3 . 宗教改革是基于宗教的一场运动,但是这个过程仍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统治精英各具宗教倾向,常常依据个人偏好推行新教或天主教,一些野心勃勃的地方领主也会通过吸引某些宗教团体来梳理自己的权力基础。据此推知,宗教改革
A.否定了教会等级制度B.推动了新教改革运动
C.有利于集权国家形成D.促进了人文主义传播
2019-12-10更新 | 722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4 . 王夫之指出,为民为公,乃千古法的精义所在,君主虽位尊权重,其意志仅一人之义,属“私”.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害怕这个国王暴虐地执行法律.由此可知,两人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A.质疑和防止君权过于集中B.勾画未来社会发展蓝图
C.体现鲜明的民主共和精神D.都有新阶级力量的推动
2019-11-08更新 | 263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1525年7月23日,这位不受法律保护的僧侣娶了逃亡的修女。……路德结婚的消息……在罗马,人们怒不可遏。”这说明马丁·路德
A.坚持国家权力与罗马教会平等
B.努力实践其“因教称义”的主张
C.其行为严重背离了新教伦理
D.开始向现实世俗生活转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5世纪初,在意大利基于新一轮经济繁荣所体现出的“市民美德”,使人们的世界观日益脱离“天国的幻想”,而转入链接社会现实。据此可知,当时的“市民美德”
A.提高了市民阶层道德修养
B.体现了反神学的唯物思想
C.具有批判现实的浪漫精神
D.具有追求世俗生活的趋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布克哈特说:“精神枷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而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自我感情的欣赏发现了自己。”对材料中“发现了自己”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性的复苏
B.理性的胜利
C.教权的退场
D.君权的消亡
2019-06-17更新 | 413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济源英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8-19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B.挑战教会权威
C.肯定王权高于教权
D.否定信仰上帝
2019-01-24更新 | 403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2017-10-19更新 | 400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济源英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近代欧洲的某个时代,乐观的情绪逐渐成为主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成为人们的座右铭,君主们普遍以“开明”自居。这个时代可能出现于
A.智者运动影响下的古希腊
B.文艺复兴熏陶下的英国
C.宗教改革深化下的德国
D.启蒙运动洗礼下的法国
2017-10-12更新 | 499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