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一位古希腊思想家建议人应该过一种诚实的生活,认为荣誉要远比财富、名声和其他表象的东西重要。人需要不断思考生活的目的是什么,人有责任追求人格的完善,举止光明磊落,并为建设一个公正的社会而努力工作。这位思想家
A.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B.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C.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人生而平等”的理论
D.确立人类主体地位,道出启蒙的真谛
2021-06-07更新 | 315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2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16世纪开始的欧洲宗教改革把基督教社会按统治者的宗教偏爱而划分,把世俗和宗教权威合到一起,因而把世俗制度扩大至整个民族。同时,人们不仅知道有其他种族的人民,而且也知道有各种不同的语言、趣味、文化习惯和宗教。这说明欧洲宗教改革后
①产生了各种新兴的基督派别   ②实现了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
③出现教会从属于国家的趋势   ④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6-07更新 | 341次组卷 | 5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2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将诚信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个人如此,国家也同样如此。对于国家而言,“民无信不立”。对于个人而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中说,就与人交往来说,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判断他人来说,则是“听其言而观其行”。据《论语·卫灵公》记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否?”’《中庸》指出:“诚者,自成也。”真诚是自我的完善,也是一切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河南程氏遗书》卷云:“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诫,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弄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

——摘编自黎红雷《儒家诚信思想的三个维度》

材料二   在西方诚信观念的发展演变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的思想家都对这一概念产生过深刻影响。这个概念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添加进去的,融合了不同时期的思想成分。古希腊的城邦公民德性、古罗马的契约精神、中世纪的救赎道德、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及资本主义的信用精神,都成为这一概念的文化因子。

——摘编自李嘉莉等《西方诚信观念:历史嬗变中的综合》

材料三   儒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丰富的处世哲学,至今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儒家历来注重诚信,认为诚信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社会秩序稳定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利益追求最大化导致人们价值观发生变化,一些人集体主义思想淡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不断滋生,诚信缺失成为不可忽视的负面道德现象。

——王艳波《儒家诚信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诚信观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诚信观念的“文化因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诚信观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学者唐君毅谈到西方某一历史事件说道:“人之一切自然本能,蛮性的权利意志,向外征服欲,得一尽量表现之机会;而形成近代文化中另一种人之神性与其兽性之纠缠。”该事件
A.客观上有利于整体世界的形成B.动摇基督神学的统治地位
C.昭示人类自我意识的首次觉醒D.服务于资本原始积累需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看法有很大不同,伏尔泰根据元杂剧改编的《中国孤儿》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宗教宽容、君主贤明的理想国度,而孟德斯鸠则从方方面面抨击中国的弊端。二者研究中国的共同目的是
A.为建立民主共和制营造舆论B.为各自的思想寻找依据和佐证
C.达成对中国文化的全面了解D.探寻推翻法国君主统治的对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西方对“人”的看法

材料   5世纪至20世纪西方人对“人”的看法

时间西方人对“人”的看法
5世纪被称为基督教"圣人”的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论述神圣的照管及人类的历史,提醒神的国度是属灵及永垂不朽的,而并非是这世界任一国家能取代的(注:《上帝之城》后来成为基督教的经典之一)。
16世纪拉伯雷《巨人传》中人物之一的高康大,刚刚出生时一天要吃一万七千多头奶牛的奶,不到两岁就长了一个十八层的下巴。从三岁到五岁,他的生活就是喝、吃、睡;吃、睡、喝;睡、喝、吃。
18世纪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认为:“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必须通过人去研究社会,通过社会去研究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
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所有脱离联邦并回到邦联掌控下的州之奴隶最迟于186311日后当被解放”。1865131日国会通知各州议员批准将成为美国宪法第13号修正案的法案,其禁止美国国土上任何的畜奴行为。
20世纪前期19147月,大约2379万女性公民中,就业总数为590万;到19187月,就业妇女总数达830万人,其中大多数是自愿为国效力。1918年,英国议会下院通过法案,600万年满30岁的女户主获得选举权;1927年,英国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

(1)根据材料,说说奥古斯丁、拉伯雷和卢梭心中的“人”是怎样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以来“人”的变化及背景。
2021-06-05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2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亚里士多德认为:“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亚里士多德的“中道”理论
A.根源于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B.集中于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
C.体现了演绎这一逻辑推理方法D.彰显出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
2021-06-04更新 | 31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1期)-专题17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8 . 14世纪,意大利积累起大量的财富,银行业的发展使意大利成为欧洲大部分债务的债权人,中世纪贵族的世袭身份被打破,银行家和富商较少关注自己在宗教世界的地位,而更加热衷于用财富换取爵位。该现象的出现反映出当时(   )
A.人们的社会生活更趋世俗化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宗教神权遭到了反对
2021-06-04更新 | 42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1期)-专题17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一些欧洲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的自然哲学,试图将世俗伦理从神学与教权中解放出来;推崇中国的开明君主,试图将绝对主义王权从暴政中解放出来;推崇中国的自然经济,试图将国家经济从腐败与衰落中解放出来。这表明当时他们
A.借以表达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C.深刻反思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D.对中国文化的理性认识
2021-06-03更新 | 1067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1期)-专题17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0 .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上述思想是
A.民主自由B.社会契约
C.人民主权D.天赋人权
2021-06-03更新 | 32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1期)-专题17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