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国的崛起不仅取决于经济、军事这些“硬”指标,而且表现为思想文化的“软”因素。这时,制定正确的文化战略就应该成为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在刚刚过去的500年时间里,大国争霸,新老交替,人类世界的发展速度从“爬行”迅速进入“飞行”,其思想文化的作用功不可没。

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表现,任何一个经济上贫穷,政治上分裂的国家都不可能崛起,发展壮大。同样,任何一个充斥着文盲,文化贫乏,落后的国家,也不可能崛起。


根据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内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从正反两个方面任选其一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1-11-0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课标全国专用)-考点15世界近代经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人发明的玻璃镜风靡欧洲。相比之前的铜镜,玻璃镜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反映了
A.禁欲观念的消亡B.实用主义的流行C.人文主义的兴起D.启蒙思想的传播
2021-10-07更新 | 4876次组卷 | 4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学霸纠错(全国通用)-考点17西方人文主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在苏格拉底看来,城邦最需要的是织工、农民、鞋匠和建筑工人;在这些人仍不能使城邦自给自足的时候,还需增加冶工、牧人、商人和小贩,这种设想蕴含着
A.专制主义理念B.自由主义精神C.法律至上原则D.小国寡民情结
2021-10-07更新 | 4917次组卷 | 4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版)-专题18美育、体育、劳动教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15世纪,意大利兴办了一种寄宿学校,学校的学生以贵族子弟为主,也招收并资助有才华的贫苦学生,男女同校。教学内容包括拉丁文、希腊文、教会法规、数学、几何、历史、音乐、体操、舞蹈、游泳等。这表明意大利
A.建立了近代化教育制度B.科技革命与社会进步相互影响
C.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D.思想解放与教育变革相互促进
2021-09-27更新 | 4893次组卷 | 3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文化史-考点33西方思想解放历程和科技文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86年以后,德意志开始了新一轮帝国层面的国家构建。

1517年,马丁·路德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1521年,帝国议会通过决议,禁止在德意志传播路德的思想。同时,颁布法令,规定帝国内部实行永久性和平,帝国成员间的纠纷不得通过武力解决。查理五世皇帝和各等级达成一致:整个帝国设10个行政区,重组帝国最高法院,除由皇帝任命的大法官外,帝国最高法院共有24名陪审法官,其中,皇帝可以独自任命6名,其他法官由教会选侯与行政区、世俗选侯与行政区、皇帝与帝国各等级联合任命。帝国各等级同意根据“税收和军事摊派相综合”的方式,由选侯和世俗侯爵、伯爵,男爵、大主教、主教、高级教士、帝国女修道院院长和帝国城市组建帝国军队。

1520年到1599年,帝国议会每10年召开的次数依次为9次、3次,8次、4次、5次、3次、1次、2次。

——摘编自马克斯·布劳巴赫《德意志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德意志帝国国家构建取得的进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对德意志帝国国家构建的影响。
2021-09-27更新 | 2877次组卷 | 16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文化史-考点33西方思想解放历程和科技文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公元前5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希腊地震不断发生,有时还引起海啸。时人认为这是神灵的警示,修昔底德则认为地震不过是巧合的自然现象,而海啸是由地震吸引海水离开海岸,海水回冲后产生的水灾。据此可知,修昔底德
A.具有理性精神B.强调了人的个性自由
C.集文化之大成D.创立了朴素唯物主义
2021-09-27更新 | 4513次组卷 | 39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学霸纠错(全国通用)-考点17西方人文主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亚里士多德认为伯利克里时期“法律渐渐失去了固有的尊严,而平民群众遂掌握了这种政体的最高治权,所谓的雅典民主史,不过是穷人权力不断上升并压迫富人的历史”。”对其观点的合理解释是
A.极端民主否定了法律应有的作用B.激进的民主制度并非理想的政体
C.法律至上原则受到公民大会挑战D.雅典贵族政治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2021-09-25更新 | 355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学霸纠错(全国通用)-考点17西方人文主义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材料二:



陶片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克里斯梯尼是如何进一步推进梭伦改革的?有何意义?

材料三: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选择做一名“社会道德教师”的原因。
2021-09-2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18章古代希腊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反复考验一切世俗的命题,直至真善美的概念水落石出,从而为个人行为提供真实可靠的指导……结果却是将他自己置于了城邦及其人民的对立面。

——吴晓群《希腊思想与文化》

材料二: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共同特点是,要在政治走向衰亡的时代改造人。此外,孔子试图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而加以改造,而首先把人看作个体的苏格拉底却与之相去甚远。为了实现改造人的目的,二人采取的方法截然不同。

——乌利希·道姆《欧洲人眼中的孔子和苏格拉底》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其历史价值。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分析孔子与苏格拉底对“人”的认识有何不同?“二人采取的方法截然不同”体现在哪里?
2021-09-25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18章古代希腊
10 . 彼特拉克于1345年别出心裁地给古代罗马演说家、政治家西塞罗写了一封信。彼特拉克在信中写道:“相信我,西塞罗,如果您知道我们今天的状况,您会哭的,无论您身处天堂的第几层抑或是厄瑞玻斯暗界,您都会哭的。”这封信主要表达了彼特拉克
A.憎恨教会情绪B.着力复兴罗马文化C.推动宗教改革D.主张建立理性王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