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十九世纪经济学家穆勒说,“一个国家哪怕是为了有益的目的,而使人民渺小,就会发现靠渺小的人民是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的;为了要达到机器的完善而牺牲了一切,到头来一无所获。”穆勒的话
A.强调人民利益的重要性B.批评机器生产的社会破坏性
C.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弊端D.强调国家要有完美政治理想
2 . 15世纪,意大利一些画家为了客观真实地反映人物对象,开始对解剖与透视进行研究,如达·芬奇就解剖过大约30具人体标本,并绘制了上百幅解剖画稿。这表明
A.人文精神出现严重缺失B.近代自然科学开始兴起
C.科学与艺术走向了结合D.艺术家要必备生物知识
3 . 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为了令画作更传神,总共解剖和观察了30多具人类尸体,以了解人体结构;画家乔托则运用解剖、明暗和透视法等科学手段作画。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探索精神
A.挣脱了中世纪的愚昧迷信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受到近代医学发展的启迪D.体现了理性主义的启蒙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是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A.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
C.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
2019-12-01更新 | 209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6届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检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6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种矛盾的历史现象: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兴起,另一方面是传统主义文化的强化。传统主义文化给资本主义的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传统主义文化的勃兴首先表现在宗教节日增多。“黑死病”之后,随着人口和资源关系的改善,人们把多余的时间用于娱乐和消遣,同时由于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也助长了迷信和宗教情绪。传统主义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吃喝之风日烈。因此,基督教人文主义者反对教会的迷信、愚昧和放纵,力图返本开新,重振原始基督教的纯净道德和风习。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改造并不完全是出于神学和道德方面的考虑,它也包含着经济方面的动机。经济因素在新兴民族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中以及世俗的、带有重商主义倾向的思想家的著作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材料二   英国的“移风易俗”运动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16世纪早年至1570年左右集中在宗教节日及庆典活动上。但是,传统的生活习性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1570年以后英国的“移风易俗”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改革更为直接地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禁止赌博,反对酗酒,打击明娼暗妓,严肃性道德等。这场改革运动使英国完成了对传统主义文化的改造,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

——以上材料均摘自向荣《移风易俗与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移风易俗”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英国“移风易俗”运动的特点。
6 . 古代世界的人们认为“当你拥有完美的躯体时,你的内心也是完美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知道精神与肉体不可能天然地统一,更加注重个体人性的光芒,于是“当你拥有完美的躯体时,你还需要拥有完美的内心”成为当时“理想人”的标准。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
B.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
C.人们宗教信仰的改变
D.教权被世俗政权所取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有学者评价荷马最引人注目的成功在于他对伟大众神的描绘:他们坐在奥林匹斯山上,注视着特洛伊的战斗,就如同一场垒球赛里的观众,他们总是乱哄哄的,小气、满口谎言,却又光彩夺目。简言之,他们就是人类。这表明古希腊
A.文学成就辉煌灿烂
B.强调人神互通
C.人文精神色彩浓厚
D.重视神的作用
2019-11-10更新 | 308次组卷 | 18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高三2019年11月文综历史试题
8 .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规律又动听后便用数学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这就是黄金分割。这一比例被广泛应用于当时的建筑、雕塑、绘画、设计等艺术领域如帕特农神庙的宽高比(如图)女神维纳斯雕像的身材比例(如图)等据此可知,在古希腊
A.数学理论根植于实践
B.重视艺术创设的美感
C.民主政治的影响深远
D.科学成就领先于世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先秦时期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这种差异
A.由地理环境决定
B.与两者文明程度的高低有关
C.由社会性质决定
D.与两者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关
19-20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薄伽丘的小说《十日谈》曾因描写了众多的情欲故事,一度遭到天主教会和西欧部分国家的查禁,但这却并不能改变该书在当时西欧社会风靡一时的状况。这说明
A.禁欲观念是各国的共识
B.宗教观念影响世俗价值
C.西欧天主教会完全衰败
D.人文主义顺应时代潮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