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康德主张
A.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尊严B.人生而自由,主权属于人民
C.人人平等,靠自己的信仰得救D.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2 . “发现世界”和“发现人”最早的事件分别是(     
A.新航路开辟     文艺复兴B.早期殖民扩张   文艺复兴
C.工业革命        启蒙运动D.新航路开辟       宗教改革
3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的共同之处是
A.借助传统文化外衣B.建立政党宣传政治主张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2021-08-31更新 | 307次组卷 | 12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阜阳三中高二上期第一次调研历史试卷
4 . 18世纪下半期,巴黎三分之二的房屋开始有了孩子单独的卧室,七分之一的房屋有专用的餐厅;1789年,法国革命政府终止了各种形式的司法酷刑;1792年,法国首次采用断头台,减少罪犯痛苦,因为即使死刑犯“亦是血肉之躯”。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A.人文主义深入到家庭内部B.思想解放影响社会关系
C.革命体现启蒙思想的原则D.民主政治得到快速发展
5 . 文艺复兴运动效法古典文化而热情讴歌的现世享乐,恰恰就是罗马教皇和有教养的主教们向往已久的;而人文主义者们所大力弘扬的人性之美,对于教会权威来说也无伤宏旨。因此,它充其量只是要抛弃基督教的那些早已形同虚设的崇高理想和禁欲主义,但是它并不反对罗马教会的政治权威和现实统治。据此可知,文艺复兴
A.教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B.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C.与教会的思想主张一致D.思想解放披着宗教外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517年,德国威登堡大教堂门口张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A.宗教的虚伪B.灵魂自救C.权力的产生D.生命的起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荷马史诗中的神成百上千,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处处是求神问卦的记载,但苏格拉底却不受它们的吸引,因为他深知科学和艺术不是神异事迹的产物,而智慧也决不是在秘密之中,真实的科学是在公开的意识里。这说明苏格拉底的思想
A.研究人类和反思人类自己B.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角
C.蕴含人文情怀和理性思考D.体现了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爱德蒙·柏克曾这样评论一个知识群体:“他们认为政府可以像服装的式样似地经常变换而不会有什么恶果;他们认为他们与执政者之间有着一种特定的约定,人民的权威,只要愿意,无须任何理由便有权解除这一约定。”这一知识群体
A.认为人类是万物的尺度B.冲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利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D.追求物质财富以及冒险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雅克·巴尔赞在论述欧洲历史上的一场运动时说“它使几百万人改变了信仰的形式和对命运的认识,它培养了一种新的国家感,提高了方言的地位,打消了西方人同宗同祖的一体感。”据此可知,这一运动
A.推动了西欧各国走向了联合B.增强了欧洲各国的民族认同
C.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D.成为近代欧洲分裂动荡根源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学者王夫之在《读通墓论》中说:战国者,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也。侯王分土,各自为政,而皆以放恣渔猎之情,听耕战刑名殃民之说。洋务派人物李鸿章说: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栽,亘古所未道,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胥:皆,都)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材料二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的变革时代。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1949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1957年开始就不能正常工作,1966年到1975年几乎完全处于停顿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邓小平复出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等著名论断。2004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摘编自仓可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政治发展的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大变革”和清末“大变局”的突出表现,并分别指出两次“大变局”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欧洲发生了哪些历史性的变革,根据这些变革指出当时欧洲历史发展呈现的基本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建设变迁的趋势。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