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伏尔泰称赞“牛顿把他的工作推到人类思想从未达到的最大胆的真理”,并出版了两部介绍牛顿学说的通俗读本《牛顿哲学原理》和《哲学通信》。伏尔泰此举的目的是
A.借牛顿之名宣扬理性学说
B.推动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
C.强调启蒙思想是科学产物
D.扩大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2019-06-19更新 | 177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汝州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期末历史模拟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希腊艺术是罗马艺术的源头,但是二者发展中也呈现出一定差异。古希腊在艺术的追求上是一种“自然”的完美主义和人本主义精神;而古罗马则是个人英雄主义与民粹主义横流。这种差别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发展繁荣程度不同
B.二者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C.受东方文化的影响不同
D.二者政治体制的巨大差异
3 . 从欧洲思想史看,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不同,其核心是以未来的名义讨伐过去的时代。其意在强调
A.启蒙运动已经成为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构建了新社会的蓝图
C.启蒙运动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D.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落后性
2019-02-26更新 | 439次组卷 | 29卷引用:【校级联考】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重庆市第一中学等六校2019届高三1月联考(上学期期末)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不公正判处死刑后,不仅不愿逃跑,仍然大谈“遵道德、重正义,法律至宝,法制为贵”。这表明苏格拉底
A.坚决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尽力挽救雅典衰退的城邦制度
C.坚定地捍卫法律的尊严
D.抗议雅典陪审法庭的司法不公
2019-02-07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校级联考】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文科综合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高三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分成了群星闪烁、分道扬镳、西学东渐三个步骤,展开研究。阅读下列材料:

群星闪烁

材料一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即知识”,他认为“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知识是美德存在的充分条件,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分道扬镳

材料二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天人欲”。

材料三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西学东渐

材料四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是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它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建议”来改革国家、政权机构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2018-01-24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三年级历史 大题好拿分【提升版】
18-19高三上·全国·期末

6 . “民”字的基本解释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由此派生的词语有很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权

材料一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人民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政治背景。

民观

材料二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民”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首次给“民”注入现代意义的是梁启超。1899年,他对“国民”的含义作了解释:“国者,积民而成,含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后来他又指出:“国者,民之国也。”国民应该能“治一国之事”,“享一国之权”,具有“权利”、“责任”、“自由”、“平等”、“独立”等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据《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等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梁启超“国民”观的内涵、影响。

民生

材料三美国政府开支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财政支出项目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国防、对外军援、退伍军人补助

38.0

28.2

18.0

社会保障、收入保障、保健、住宅和社区发展

18.1

24.9

29.4

教育

13.8

17.8

17.0

卫生、公安、文化

4.7

5.2

3.1

运输

7.3

5.8

4.7

空间研究、自然资源、农业、邮政补贴

4.9

4.8

4.2

一般性政府开支

5.5

6.8

3.6

利息

5.5

4.7

6.1

对外关系与援助

1.6

0.9

0.2

其他

0.6

0.9

1.0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70年代后在社会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保障方面呈现出怎样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作出这种举措的原因

2018-01-2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三年级历史 大题好拿分【提升版】
18-19高三上·全国·期末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十年来中国的新政,始终以海防为中心。经过长期经营,多以为纵不能抗衡西方大国,要足以与日本相敌,而事实证明大为不然。在此之前,已有人认为应改进政治制度,至是倡之愈力,甚至……称道日本各项政治日新月异,中国亦宜于此致力。又指出中国人才无教,学非所用,偶然更置一二,并不能转移大局。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吾乡李尚书端棻亦遭严遣,尚书学问渊雅,性情笃厚,徒以为人所累,致罹党祸,都人士莫不怜而惜之,新会某孝廉(注:梁启超),乃尚书典试粤东所得士,继之以婚姻,……寓尚书宅,地近则言易入(指受到梁启超蛊惑)。当变政之前数月,新政逐日举行,朝野震骇,尚书时为仓场侍郎,封奏独伙,均系变法维新,与平素旧学宗旨大不相符,门生故旧,纷纷訾议。余目睹党祸已成,窃代忧之。

——(清)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知识精英也是通过不断反思失败的教训来寻找新路的。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现状忽然使人们发现:我们学习的西方的东西都是表层的、肤浅的;西方的制度是建立在其深厚的文化渊源之上的;而中国文化、中国的国民性是我们建立西方政治制度的最大障碍,唯有对中国的文化进行彻底的、全面的改造,才能实现中国的富强。

——高龙川《新文化运动与近代学习西方运动热潮的终结》

(1)指出材料一中“新政”的具体事件,结合所学归纳该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李端棻在维新变法中的态度,据此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近代化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18-01-2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三年级历史 大题易丢分
18-19高三上·全国·期末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亚里士多德
教育思想“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君子”、“圣贤”及“大丈夫”。他主张“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城邦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一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及其生活方式。”
亚里士多德将教育分为三个阶段:0—7岁主要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7—14岁把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做到“弃恶从善”;14—21岁的教育重点就是发展理性、发展智慧。

材料二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三1925年初,《京报副刊》举行了一次征求“青年必读书”的活动,书目得票统计数能反映学者们对青年们文化素养的期待。

书名得票数
史记19
四书、结婚的爱、欧洲近代百年史8
墨子、呐喊、上下古今谈、建国方略、独秀文存、红楼梦6
资治通鉴、孟子15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近百年史、科学方法论、思维术7
社会学及现代社会问题5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共同之处,说明二人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与欧洲传统文化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的哪些需求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学者们对青年文化素养期待的几个方面,并结合背景分析这些文化素养被期待的原因

(4)综上,你认为人类社会思想文化是怎样流传和发展的?

2018-01-0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三年级历史 大题好拿分【基础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420-1436年,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列斯奇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巨大的圆顶,该圆顶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这一设计反映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民主曙光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们行动D.人们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伯里克利死后,雅典民主盛极而衰,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他政治上主张
A.治国人才必需受过良好教育B.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C.否认绝对权威D.“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