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制度的互鉴

历史上的东西方国家虽远隔万里,文化与制度迥异,却曾出现过相互仰慕和赞誉者。

材料一   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六部属于帝国各官府之首,六部之下有44个常设在北京的下属机构,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辅佐的衙门。

——伏尔泰《风俗论(下)》1756年

材料二   各部之旧,分建为国(州),每国正统领一……各以所推出姓名投匦(箱)中,毕则启匦,视所推独多者之……各国正统领之中,又推一总统领,专主会盟战伐之事,各国皆听命……总统领所居京城,众国设有公会,各选贤十二人。居公会,参决大政……每国设刑官六人,主谳狱,亦以推选充补。……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


问题:
(1)伏尔泰赞誉的中国政府当时最可能处于哪个王朝?他是通过哪些途径知悉这些信息的?
(2)徐继畲介绍的是哪国的情况?他是在什么情形下关注该国情况的?
(3)基于上述材料和所学,请选出分别令伏尔泰和徐继备感到新奇且由衷赞誉的国家制度。(填写字母)
人物制度
①伏尔泰
(▁▁▁)
②徐继畬
(▁▁▁)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
C.共和政体
D.政党政治
E.三权分立
F.联邦制度
G.议会制度
H.民主选举
I.科举选官

(4)依据材料,你如何看待伏尔泰和徐继畲对他国制度的赞誉?
2022-02-20更新 | 166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不同人眼中的孔子】

材料一: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相信自己的国土一样。

——伏尔泰《中国哲学家孔夫子》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替,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袁世凯《祭孔令》

材料三: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概述材料中伏尔泰、袁世凯、李大钊所说的孔子。
(3)他们这样评价孔子的意图是什么?
3 . 伟人的活动

重要历史人物以其活动影响着历史进程,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创造了历史。


以欧洲为例,将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活动的主要空间相匹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收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从今以后,迷信、偏执、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问题
(1)“那些伟大人物”是指什么人?
(2)举例说明“他们”怎样批判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
(3)“他们”的理想,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2019-10-2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上海理工大学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身份到契约

“契约”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是交易。契约交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契约的思想在各种文化中都是古已有之。但是,这种传统在西方似乎格外强烈。

英国学者梅恩 (18221888)说:“同以前的各个时代相比,我们的全部进步在于从身份到契约,从过去留传下来的状态到自由契约所规定的状态。”

——《古代法》


问题
(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社会“契约的思想”的基本内涵?
(2)“契约的思想传统在西方格外强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概述当时西方的这些进步是怎样取得的?
2020-04-0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017·上海·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真题

6 . 卢梭与他的启蒙思想

拟写一篇题为“卢梭与他的启蒙思想”的小论文,首先需要收集、辨析史料。

(1)从以上三则史料中选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填写字母)。

阅读雷蒙特鲁松《卢梭传》一书中的叙述:

1794年10月,卢梭的灵柩运到巴黎,受到当地民众的隆重欢迎,有人举着“《社会契约论》是立法者的指路明灯”的牌子。后来的评论者认为《社会契约论》是民主主义的基本教科书,也有人说他是各种专制主义的依据,还有人认为卢梭是法西斯主义的鼻祖。所有这些说法,无论是褒是贬,都断章取义地发挥,不符合它的整体思想。我们应当说他是一个真正的民主主义者。

(2)选取并概括作者的事实陈述。

(3)你是否同意作者对卢梭学说的评价?说明你的理由。

2018-03-26更新 | 5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17年高考历史真题(等级考)
7 .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反映的是犹大背叛耶稣的情节。
材料二 2006年4月6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正式将一份遗失了约1700年的《犹大福音》手稿及翻译公之于众。手稿记载,犹大其实是按照耶稣本人的旨意而出卖耶稣的,(注:耶稣授意犹大,完成上帝的救赎计划),犹大实际上是耶稣最喜欢最信赖的门徒。手稿经过了放射性碳定年、墨水分析、多光谱照射术、内文比对、古字对比等五种方法鉴定后,被认为货真价实。 --------摘自《欧美文化史纲》
回答:
⑴ 名画《最后的晚餐》作者是谁?其创作素材源自什么?
⑵ 根据《犹大福音》的手稿能为犹大平反吗?理由?
⑶《最后的晚餐》和《犹大福音》手稿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
8 . 思想引领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古希腊哲学家)


材料二:(中世纪)天主教神学……是当时唯一的意识形态,天主教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每一个毛孔,钳制着人们的一切活动。

——《历史必修Ⅲ教师教学用书》岳麓书社2005年版


材料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台词:“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四:“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问题:
(1)材料三与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运动?两者指导思想有何不同?
(2)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有何关系?为什么?
(3)请结合上述材料,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
2016-11-18更新 | 6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历史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给了欧洲以前所未有的推动力和力量。
在这场大战中,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
——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
问题:
(1)运用史实说明“给了欧洲以前所未有的推动力”的“三大革命”是指哪些领域的变化?
(2)导致“欧洲体系的崩溃”的这场大战是什么战争?
(3)简要叙述20世纪世界体系裂变和重组的历程。
2016-11-18更新 | 2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0 . 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指“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
问题:
(1)启蒙思想家所讲的“理性之光”指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简略叙述自启蒙运动兴起后的三百多年间,“理性之光”是如何驱散黑暗,把世界引向光明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